《健康報》:“駝背”少年怎樣挺起胸膛

癥狀
脊柱側凸常易被衣服遮蓋
脊柱側凸是一種復雜的三維畸形,當脊柱的一段或幾段出現側方彎曲,可逐漸加重,不僅累及脊柱、胸廓、肋骨、骨盆,嚴重者還會影響到心肺功能,甚至累及脊髓,造成截癱。
引起脊柱側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據病因的不同,可分為特發性脊柱側凸、先天性脊柱側凸、神經肌肉性脊柱側凸、退變性脊柱側凸等。其中特發性脊柱側凸最常見,占79%~85%。所謂特發性是指病因不明,特發性脊柱側凸根據發病年齡又可分為嬰幼兒型、兒童型、青少年型和成年型,其中青少年期發病最為常見,發病率為1%~2%,發病年齡集中在10歲~14歲,尤以女孩為多,通常占到70%。
特發性脊柱側凸診斷得越早,通過非手術方法治療的機會越大,早期發現脊柱側凸并進行正確治療可防止出現嚴重的繼發癥狀。但早期輕度的脊柱側凸往往被衣服所遮蓋,首次就診時最常見的情況是側凸已經進展到40度左右,被家長、同學或自己偶然發現,此時往往已經喪失了非手術治療的機會。
由于不易發覺,部分患者發展起來非常快,一般一年時間彎曲會增加1度以上,角度越大發展越快。一旦發病易造成患者生理、心理雙重殘疾,以及沉重的醫療和經濟負擔。
診斷
觀察背部是否存在不對稱
診斷脊柱側凸最簡單的方法是:患者脫去上衣,背對檢查者,雙腳并直,雙腿站直,雙手合掌在膝關節之間,然后慢慢彎腰,一般情況下90度就可以。檢查者觀察患者背部兩側是否齊平,如果一側較高,就要引起重視,可能是醫學上通常所說的“剃刀背”。通常情況下脊柱側凸越嚴重,剃刀背越明顯。
對于年幼的兒童或者嬰兒,在出生后如發現其背部不平、有異常毛發、局部皮膚色素異常,特別是在脊柱中線的附近,應懷疑是否有先天性或神經纖維瘤病性脊柱側凸。
如果通過以上檢查懷疑患有脊柱側凸,應該盡早到相關醫院,拍一個前后位全脊柱的X片,根據結果來確診。
觀察背部是否存在不對稱是診斷脊柱側凸的關鍵,比如以下情況:
1.一側髖部比一側高,腰部不對稱,彎曲的凹面看起來比凸面高。
2.一側肩膀比另一側明顯突出或增大,通常右側肩高較為多見。
3.領口不平,一側肩部比另一側高。
4.女孩雙乳發育不均等,左側的乳房往往較大。但有30的%正常女性存在兩側乳房不對稱的情況,應加以區別。
需要注意的是,特發性脊柱側凸具有家族遺傳傾向和聚集性,因此如果家族中曾有脊柱側凸患者,應要高度警惕孩子患脊柱側凸的可能。
治療
側彎角度決定治療方法
一部分特發性脊柱側凸患者的側凸角度可長期維持穩定,而有一部分人會快速進展加重,其原因如同其病因一樣始終是一個謎。但有一些高危因素提示側凸將快速進展。
1.性別:男孩側凸進展的發生率及嚴重程度均高于女孩,前者的進展率是后者的10倍。
2.年齡:發病的年齡越小,進展的可能性越大。例如,一個10歲~12歲的孩子,側凸角度在20度~29度之間,其進展的可能性為60%;而同樣角度側凸的13歲~15歲孩子,進展的可能性為40%;同樣角度的16歲孩子,進展的可能性為10%。這實際上是與患兒的骨骼成熟程度有關,在青春期骨成熟前的快速生長中,脊柱側凸發展迅速。女性通常為10歲~14歲,而男性為13歲~16歲。
3.彎曲程度:發病時彎曲的程度越大,進展的危險性越大。例如,13歲~15歲的孩子,角度如果為20度,有10%的進展可能;20度~29度,有40%的進展可能;30度~59度,可能性達到60%;超過60度,則達到90%。
4.彎曲的形狀及部位:雙個彎曲比單個彎曲進展的危險性更大,胸椎側凸的進展危險性大于腰椎側凸。
輕度的脊柱側凸除引起脊柱的不對稱外,不會影響脊柱的靈活性、穩定性、承重功能及保護脊髓的功能。但如果未經治療,部分側凸患者將發展加重,不僅可導致明顯的外觀畸形,同時由于軀干失去平衡,會導致肌肉疲勞和疼痛,脊柱關節和椎間盤的炎癥、退變會導致脊柱僵硬疼痛,軀干的塌陷會導致心肺功能異常,還可引起疼痛、麻木、無力等癥狀,嚴重者可導致癱瘓。所以應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目前一般遵循以下治療原則:
1.側彎角度小于20度,無明顯進展,通常無需治療。對有生長發育潛能的孩子應定期隨訪。側彎角度在40度~50度以下的成人患者,如果沒有伴隨癥狀,也無需治療,根據角度的大小和骨骼成熟度定期隨訪。
2.側彎角度在20度~40度之間,且有生長潛能的患兒應進行支具治療。
3.側彎角度在40度以上,支具治療不能控制側彎進展、外觀畸形明顯、軀干失去平衡的患者,應及時進行手術治療。(通訊員:邱志濤 指導專家:第二軍醫大學長海醫院骨科教授李明、副教授朱曉東 2013年3月23日發表于《健康報》第2版頭條)
更多有關"脊柱,進展,治療,彎曲,彎角"的文章請點擊進入第二軍醫大學新聞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