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黨代會 聚焦黨總支”之八】文學院以學生黨員示范崗為引領,提升大學生社會實踐能力
黃山學院文學院在推進應用型高校建設中,積極探索人才培養創新模式,在著力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知識運用能力、創新能力等方面,充分發揮黨員學生的帶頭引領作用,極大地促進了課外、校外第二課堂的開拓,取得了十分顯著的成效。
文學院把強化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與學生黨建工作緊密結合,不僅重視學生黨員本身的成長和提高,更為他們在廣大學生中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創造平臺。從開展保持黨的純潔性教育活動開始,該院通過設置“黨員先鋒示范崗”,積極鼓勵學生黨員開展一系列社會實踐活動,提升大學生社會實踐能力,其中尤以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和全國大學生“挑戰杯”科技學術比賽兩項活動為主要內容,以點帶面,持續推進,促進大學生社會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升,使之成為符合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
暑期“三下鄉”,實踐增才干
幾年來,文學院以“黨員先鋒示范崗”成員為核心成員、以學生黨員為主體組成社會實踐小分隊,利用暑期等集中時間,開展社會實踐、深入基層了解、宣傳黨的政策,關心社會問題和調查社會現狀,并以此為契機鍛煉自我的社會實踐能力,豐富和提升自我素質。
“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共創祖國美好未來”。2010年7月的暑假,由學生黨員卓婭、朱明超等15人組成小分隊,在老師指導下完成了對休寧縣巖腳村留守兒童的調查,并重點圍繞:“學業輔導,親情陪伴,自護教育,文體活動,愛心捐贈”等開展實踐活動。同時完成一份《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共創祖國美好未來》的調研報告,獲得安徽省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二等獎。
“關注青少年、共創和諧美好未來”。由學生黨員段欣、王斌、程春玲、汪君等14人組成的社會實踐小分隊,利用2011年7月的暑假時間,以黃山市黃山區為主要采訪地點,開展了為期一周的關于“社會閑散青少年現狀”的調查,掌握黃山區閑散青少年基本狀態,對不同程度的閑散青少年進行針對性教育幫扶。完成一份《黃山市黃山區社會閑散青少年現狀調查》的調研報告,獲得安徽省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一等獎。
“我與村官面對面”。2012年暑假,由學生黨員姜秀云、張沖、王斌等24人組成的社會實踐小分隊在黃山市歙縣、休寧縣、屯溪區等地完成對村官的采訪,深入了解大學生村官的現狀,與其交流經驗,豐富了黨員自我的社會經驗,對自我未來發展有一定的指導作用。完成一份《黃山市大學生村官現狀》的調研報告,獲得安徽省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二等獎。

實踐團隊開展社會閑散青少年現狀的調查

實踐團隊開展大學生村官現狀的調查
參與“挑戰杯”,創新展風采
由“黨員先鋒示范崗”成員為骨干,組建團隊參加挑戰杯比賽,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展示大學生的創造風采,這是近年來文學院黨團組織著力開展的一項重要活動,由于院系領導的重視、專業老師的支持 、黨員學生的帶頭和廣大同學的積極參與,陸續近年都取得了顯著的成就,既為學校和院系贏得了榮譽,也使學生本人得到了鍛煉。
2009年,學生黨員王漢義、儲著傳、李金星等4人在老師指導下,深入祁門、歙縣等三區四縣,對黃山市目連戲現狀進行了調查,完成一份《黃山市目連戲現狀調查》的調研報告,該項目獲得了2009年第三屆安徽省大學生挑戰杯比賽的一等獎。
2011年,由學生黨員卓婭、段欣、張夢雅組成的團隊在績溪徽杭古道,對徽杭古道路會進行實地調查和社會實踐,完成一份《徽杭古道路會調查》的調研報告,該項目獲得了2011年第四屆安徽省大學生挑戰杯比賽的一等獎。
當代大學生思想活躍,好學上進,只要我們積極引導、并努力為他們打造多種多樣的舞臺,他們身上的創造活力就會得到充分的激發和施展,通過黨員學生的模范引領,不僅保證了活動開展的質量和成效,而且鍛煉了大學生黨員的組織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今后我們將沿著這個方向繼續探索,為培養更多更好的適應社會需要的人才而努力。

文學院《徽杭古道路會調查》獲2011年第四屆安徽省大學生挑戰杯比賽一等獎
更多有關"黃山市,大學生,安徽省,社會,村官"的文章請點擊進入黃山學院新聞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