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與認知科學研究院黨總支踐行群眾路線,把服務教師和科研放在第一位
最近,腦與認知科學研究院所有教師手里都多了一本《常用資源服務手冊》。手冊內容涉及5大類13項,《科研成果與論著發表的有關規定》、《課題經費管理制度》、《行政辦公、實驗平臺辦事指南》、《財務報銷制度》、《政府采購協議供貨流程》……囊括了教師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老師們不禁感慨,“一冊在手,辦事不憂。”
重細節,面向教師需求
《常用資源服務手冊》是腦與認知科學研究院黨總支專門針對科研工作的特點為教師們量身打造的。手冊中的內容非常詳細,都是老師們經常要面對的忙事、棘手事。難怪有的老師開玩笑似地說:“這本手冊好像利用了傻瓜相機的原理,我們辦事心里有數多了,用不著到處亂撞、浪費時間了。”
腦與認知科學研究院是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的依托單位。如何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為教師和科研服務,一直是腦與認知科學研究院和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著力的工作重點。
近年來,重點實驗室呈階段性跳躍式發展,科研實力提升迅猛,在國內外腦科學研究領域處于前列。科研隊伍逐漸壯大,實驗室科研人員研究領域涉及心理學、神經生物學、醫學、信息科學和教育學等多個學科,形成了一支專業背景多元、學科融合、特色鮮明的認知神經科學專業研究團隊。
快速發展的同時,對管理必然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更好地融合多個學科?如何引領教師聚焦于科學問題?如何保證教師隊伍的發展,在引進、培養人才的同時,更好地穩定教師隊伍、留住優秀人才,即切實解決好“引、培、穩、留”問題?一系列問題,擺在了研究院和實驗室領導班子面前。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黨總支嚴格按照學校的統一部署,積極開展相關工作。
從與廣大師生進行的多次調研、座談中,領導班子發現,大家提出的更多的是建議。通過認真梳理大家提出的各類問題和建議,分門別類,查找其中的重點問題,研究院和重點實驗室領導班子達成共識,要將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與研究院和重點實驗室的工作緊密結合,進一步明確管理分工,將群眾反映的問題進行專項處理,“能解決的盡快解決,解決有難度的就盡快拿出解決方案和時間表”。
重管理,提高服務效率
努力方向有了,動力更足了。
研究院和重點實驗室現有50多名研究人員,針對教師關注的科研空間緊張問題,研究院積極與學校有關部門溝通,希望通過租賃、擴建、新建等形式緩解空間緊張問題。同時制定實驗室發展規劃,加強公共實驗平臺的建設和管理。重點實驗室積極利用內部資源,壓縮行政管理人員的辦公空間,盡量保證科研人員的工作條件。由于科研人員分布比較分散,實驗室在每個地點都安排了行政人員,配合科研人員工作,同時,還安排人員每天巡視,及時了解師生需求。
研究院和重點實驗室建立了專門的管理數據庫,定期統計老師們的人事、教學和科研方面的數據與成果,代老師們填表,到學校職能部門辦理人事、外事手續等成為管理人員的基本職責。“實際上,腦與認知科學研究院的教師現在辦理各種事務,面向的基本是研究院的行政人員,很多工作由行政人員直接面向機關部處。”腦與認知科學研究院黨總支書記王耘介紹說,這種管理方式有效地節省了科研人員的時間和精力,深受大家的歡迎。在此基礎上,研究院還加強制度建設,梳理了各項管理條例和辦法,《常用資源服務手冊》應運而生,贏得了老師們的好評。
產學研如何更有效地結合,促進科研成果的應用轉化,是近年來教師們非常關注的一個問題。為此,研究院和重點實驗室成立了專項辦公室,指定一名副院長專門負責成果轉化推進工作,加強對研究成果應用轉化的培育和孵化力度。
宣傳問題是研究院和重點實驗室一個傳統的“老大難”問題。在征求意見座談會上,老師們提出希望加強網絡平臺建設和宣傳工作。研究院和重點實驗室成立了由副院長領導的專項宣傳小組,一位教授擔任組長,行政人員、科研人員共同參與,形成了既有宣傳功能,又有內部工作交流功能的網絡平臺建設方案。目前,麥戈文腦科學研究所的中英文網站已經建成并投入使用。
有了時間表,很多工作在半年內作為專項得到了解決。一時解決有困難的也都在有條不紊地推進過程中。“沒想到,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對我們的工作起到了這么好的促進作用。”王耘書記說。
“科研工作需要老師們全身心去投入,而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為他們提供良好的氛圍和平臺,盡可能為他們服務好。”王耘書記誠懇地表示,“此次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與我們的科研工作相輔相成,我們將會把此項工作繼續堅持下去,定期召開專項座談會,傾聽教師們的想法和建議,建立與教師的溝通機制,進一步推進研究院和實驗室的科研工作向更高水平發展。”
(新聞中心)
更多有關"研究院,重點實驗室,認知,教師,老師們"的文章請點擊進入北京師范大學新聞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