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核心價值觀】趙雙根:義務捐獻六次血小板

本網訊(記者 徐吟寒 林涵)“看著殷紅的血液從自己的臂膀流出,這涌動著的不僅僅是希望,更是象征溫暖和愛的音符,是背負拯救生命的紅色愛心,如果可以用自己的血小板,讓那些飽受病痛折磨的身軀日益康復,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加溫暖,我想這些是值得的。”當問及景德鎮陶瓷學院2010級無非專業趙雙根同學作為一名無償捐獻血小板志愿者的初衷時,他毅然決然的回答到。
趙雙根是B型RH陰性血 (又稱“熊貓血”),這是一種十分罕見的血型,也正因如此,趙雙根和捐獻血小板結了緣,那也是趙雙根第一次為病危的稀有血型患者捐獻血小板。2012年5月,景德鎮市一位女孩危在旦夕,急需熊貓血型的血小板,市“愛攜社”與景德鎮陶瓷學院的志愿者社團聯合幫助她尋找可以匹配的血小板。趙雙根得知這個消息后立刻決定幫助這個小女孩。“第一次走進醫院的血小板分離室,多少還是被那些分離所需的儀器所嚇倒了。分離一個治療單位的血小板需要循環2200毫升左右的血液,分離機則需要一遍遍地從血液中篩選出可用的血小板,再將剩下的血液打回身體里,來回需要五次循環,一個多小時”,說到這里,趙雙根嘴角露出了自豪的笑容。
趙雙根在之后的半年里,又連續捐獻了五次血小板,卻不曾一次主動跟自己的家人和同學提起過。記得一次,他的老師意外得知他無償捐獻血小板的事后,特地為他送來了營養品,并叮囑他要注意自己的身體,這讓趙雙根倍感溫暖。在定期捐獻血小板的這段時日里,有人勸他注意身體,放棄繼續捐獻血小板,但他始終做著自己認為對的事。他就是這樣一個人,始終默默地無私奉獻著,不為任何的回報,因為他知道,真正的愛心是一種不求回報的付出。如今趙雙根的血樣已被中國干細胞血樣志愿者血庫抽取,用于全國各地有需要的病人。他說:“我只不過是一個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學生,能夠用自己微不足道的力量去幫助困難中的人,看著他們一日日的康復,便是我最大的幸福。”
平日里的趙雙根熱心于班級和學校里的事務。作為校“三個代表”實踐團團長和班級團支書的他,工作上認真負責,積極組織大學生實踐活動,開展學生干部交流會,還代表學校實踐團去井岡山學習,為學生共產黨員起到了很好的模范帶頭作用。對他而言,作為一名學生干部不應該是索取者,而應是為同學盡心盡職工作的奉獻者,這樣才能對得起老師和同學的信任,對得起“學生干部”這四個字。
即將走向畢業,對于未來,趙雙根并不迷茫。他打算利用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在陶瓷方面進行發展,并在有能力的基礎上,組建一個有一定規模的慈善組織,用來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奉獻愛心這一想法在趙雙根心中一直沒有消失過,他更希望社會上越來越多無私奉獻愛心的人出現,共同讓愛傳遞,來溫暖這個世界。
更多有關"血小板,捐獻,自己的,的人,景德鎮"的文章請點擊進入景德鎮陶瓷學院新聞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