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而不休別樣紅——記東華大學首屆研究生督學組老教授
時間:04-10 來源:東華大學 出處:m.jssxjxsb.com
他們白發蒼蒼卻退而不休,來往松江與市區的地鐵上常見到他們奔波的身影;他們甘做“啄木鳥”,以找問題提建議為己任,為學校研究生教育問診把脈。他們就是研究生督學組老教授。學校于2012年成立研究生督學組,來自紡織、服裝、化工生物、材料、機械、信息、計算機、人文、管理、環境等10個學院的14位退休老教授受聘為首批成員。而今兩年過去了,首屆督學組成員任期屆滿。近日,記者走訪了這支隊伍,近距離領略這批“退而不休”老教授的風采。
“能幫助教師改善教學是我們最大的快樂”
隨堂聽課是督學組的首要工作。督學組成立之初,一些任課教師對督學組老教授聽課懷有抵觸心理,“讓退了休的老教授來聽課找問題,就是來找麻煩”。經過一段時間后,老師們發現,督學組聽課看似在“挑毛病”,實際上更多的是提出改進教學效果的有效建議。材料學院黃象安教授聽課后,與授課老師分享自己幾十年從事工科教學的感悟;紡織學院黃秀寶教授則對自己的某次聽課亮了“黃牌”,“課程名稱是新的,內容卻是舊的,這種換湯不換藥的作法,如果我是學生也不會滿意的。”黃教授隨后與任課教師進行溝通,建議更新教學內容。“老教授們主動與我們分享教學經驗與體會,幫助我們少走了不少彎路”,有青年教師這樣說到。通過聽課,越來越多的研究生任課教師跟督學組的老教授們熟絡了起來,一些青年教師在教學問題上更是主動向老教授“拜師學藝”。
督學組中年齡最大的黃秀寶教授曾是東華大學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指導導師,盡管今年已近80歲高齡,但她仍堅持聽課,并對聽課過程中發現的問題一一記錄;人文學院陳敬銓教授為了解政治課的上課情況,多次晚上從市區趕到松江校區聽課;督學組組長、信息學院耿兆豐教授一個學期累計聽課50多次,平均每周要聽超過3次課。為了聽課時不至因為上洗手間影響任課老師上課,一些老教授寧愿憋著少喝水,回到家再痛快喝上一杯解渴。
記者了解到,督學組每年都會把老教授們的聽課記錄整理成近萬字的工作報告。報告中,老教授們不僅推薦優秀青年教師在教學方面的好做法好經驗,而且反映他們在研究生教學能力、職業發展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和遇到的困惑,并就此提出了不少有針對性的對策建議。在老教授們看來,幫助青年教師改善教學是一件樂在其中的事。“我們也是從課堂上摸爬滾打過來的,積累了一些教學經驗,如果我們提的意見建議對老師們上課有所幫助,那就是我們最大的快樂。”
“我們的工作做的還不夠”
“我們的工作做的還不夠,距離預期目標還有差距”“這個描述不客觀,建議用比較級代替最高級”“這段表述文法上要調整下”……這是老教授們在一字一句修訂督學組工作總結的情形。
類似的情形也發生在學位論文的評閱工作中。老教授們一方面對論文中小到章節序號錯誤、流程圖格式不規范這樣的問題“錙銖必較”,另一方面對好選題、好論文不吝贊美之辭。在他們看來,評閱一篇學位論文就是在欣賞一位研究生及其導師辛勤工作的結晶。
兩年來,督學組的老教授們對全校12個專業學院的近500門(次)課程進行隨堂聽課,評閱學術型研究生論文近150篇,并就優化研究生課程設置、改進課堂教學方式方法、規范課堂教學秩序、提升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加強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培養等向相關學院和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門提出了大量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如今,老教授開展督學工作已成為學校研究生教育質量監督體系的重要一環。
面對如此豐碩的工作成績,督學組的老教授們卻看得很淡,用環境學院俞保安教授的話說,“我們就是為研究生教育工作跑跑腿!”正是這樣的“跑跑腿”,讓我們在這些老教授退休之后依然有機會聆聽他們為人治學的經驗故事。如今,研究生任課老師對督學組老教授的“把脈問診”欣然接受,研究生們已習慣了教室里坐著白發蒼蒼的老教授。
更多有關"督學,教授,東華大學,研究生,青年教師"的文章請點擊進入東華大學新聞中心查看
本文地址:
“能幫助教師改善教學是我們最大的快樂”
隨堂聽課是督學組的首要工作。督學組成立之初,一些任課教師對督學組老教授聽課懷有抵觸心理,“讓退了休的老教授來聽課找問題,就是來找麻煩”。經過一段時間后,老師們發現,督學組聽課看似在“挑毛病”,實際上更多的是提出改進教學效果的有效建議。材料學院黃象安教授聽課后,與授課老師分享自己幾十年從事工科教學的感悟;紡織學院黃秀寶教授則對自己的某次聽課亮了“黃牌”,“課程名稱是新的,內容卻是舊的,這種換湯不換藥的作法,如果我是學生也不會滿意的。”黃教授隨后與任課教師進行溝通,建議更新教學內容。“老教授們主動與我們分享教學經驗與體會,幫助我們少走了不少彎路”,有青年教師這樣說到。通過聽課,越來越多的研究生任課教師跟督學組的老教授們熟絡了起來,一些青年教師在教學問題上更是主動向老教授“拜師學藝”。
督學組中年齡最大的黃秀寶教授曾是東華大學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指導導師,盡管今年已近80歲高齡,但她仍堅持聽課,并對聽課過程中發現的問題一一記錄;人文學院陳敬銓教授為了解政治課的上課情況,多次晚上從市區趕到松江校區聽課;督學組組長、信息學院耿兆豐教授一個學期累計聽課50多次,平均每周要聽超過3次課。為了聽課時不至因為上洗手間影響任課老師上課,一些老教授寧愿憋著少喝水,回到家再痛快喝上一杯解渴。
記者了解到,督學組每年都會把老教授們的聽課記錄整理成近萬字的工作報告。報告中,老教授們不僅推薦優秀青年教師在教學方面的好做法好經驗,而且反映他們在研究生教學能力、職業發展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和遇到的困惑,并就此提出了不少有針對性的對策建議。在老教授們看來,幫助青年教師改善教學是一件樂在其中的事。“我們也是從課堂上摸爬滾打過來的,積累了一些教學經驗,如果我們提的意見建議對老師們上課有所幫助,那就是我們最大的快樂。”
“我們的工作做的還不夠”
“我們的工作做的還不夠,距離預期目標還有差距”“這個描述不客觀,建議用比較級代替最高級”“這段表述文法上要調整下”……這是老教授們在一字一句修訂督學組工作總結的情形。
類似的情形也發生在學位論文的評閱工作中。老教授們一方面對論文中小到章節序號錯誤、流程圖格式不規范這樣的問題“錙銖必較”,另一方面對好選題、好論文不吝贊美之辭。在他們看來,評閱一篇學位論文就是在欣賞一位研究生及其導師辛勤工作的結晶。
兩年來,督學組的老教授們對全校12個專業學院的近500門(次)課程進行隨堂聽課,評閱學術型研究生論文近150篇,并就優化研究生課程設置、改進課堂教學方式方法、規范課堂教學秩序、提升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加強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培養等向相關學院和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門提出了大量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如今,老教授開展督學工作已成為學校研究生教育質量監督體系的重要一環。
面對如此豐碩的工作成績,督學組的老教授們卻看得很淡,用環境學院俞保安教授的話說,“我們就是為研究生教育工作跑跑腿!”正是這樣的“跑跑腿”,讓我們在這些老教授退休之后依然有機會聆聽他們為人治學的經驗故事。如今,研究生任課老師對督學組老教授的“把脈問診”欣然接受,研究生們已習慣了教室里坐著白發蒼蒼的老教授。
更多有關"督學,教授,東華大學,研究生,青年教師"的文章請點擊進入東華大學新聞中心查看
返回到頂部你應該還會關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