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醫學院創建于1958年。1962年,學校與寧夏師范學院、寧夏農學院合并成立寧夏大學,改稱寧夏大學醫學系。1972年,上海鐵道醫學院搬遷至銀川,與寧夏大學醫學系合并,重建寧夏醫學院。2002年,寧夏衛生學校、寧夏護士學校并入寧夏醫學院。
目前,學校生源已經覆蓋全國2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6039人,其中研究生545人(占在校生總數的7.7%)、本科生3570人(留學生95人)。學校固定資產總值8.28億元,校園占地面積64.79萬㎡。2005年,占地1000多畝的新校區建設破土動工,一期13萬平方米的項目建設已全部完成,二期項目也已陸續開工。新校區于2007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2008年3月完成全部搬遷任務。
學校實行校、院兩級管理體制,設有16個黨政管理(服務)部門,7個二級學院(基礎學院、臨床學院、中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護理學院、高職學院、成人教育學院),5個系部(人文社科部、中專部、口腔系、藥學與醫學檢驗系、研究生部),以及3個教學輔助部門(現代教育技術中心、圖書館、醫學科學技術研究中心)。
現有專任教師628人,其中教授118人,副教授234人,其他高級職稱人員64人。具有研究生學位的教師有316人,占專任教師的比例為50.32%,其中博士54人,占專任教師的8.6%。學校高度重視學科帶頭人、優秀青年骨干教師的培養和選拔以及教師隊伍的梯隊建設,教師中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有35人,享受自治區政府特殊津貼人員5人,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三層次人選6人,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人,自治區“313”人才22人。學校選拔了59名學科帶頭人、58名優秀青年骨干教師,形成了老、中、青結合,有發展后勁的骨干教師梯隊。
學校可授予醫學、管理學、理學三大學科門類的學士學位,共有25個專業及專業方向,已形成了以醫學學科專業為主、中西醫并存、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學科專業體系。擁有研究生、本科和高職3個辦學層次,畢業生就業率居寧夏高校前列。
學校現有自治區重點課程5門;自治區級精品課程16門,人體解剖學已申報國家級精品課程;5個自治區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基礎醫學實驗中心已申報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學校科研成績逐年提高,科研水平穩步提升。近五年,各級各類科研項目立項數900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共62項(其中一等獎2項);主/參編著作80部。學校注意統籌科技資源,合理優化布局,狠抓重點學科和重點實驗室等科技平臺建設。目前,已有9個重點學科,其中國家部委級1個,自治區級8個。現有生殖與遺傳、顱腦疾病2個自治區級重點實驗室。學校在脊柱結核、包蟲病研究以及生殖遺傳、顱腦疾患的研究方面成績顯著。學校開展了回族醫學教育,成立了回族醫學研究所,努力使回族醫學教育和研究成為辦學特色之一。
學校于1978年開始開展研究生教育,是寧夏高校中最早的。目前,擁有1個一級學科(臨床醫學)、28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已有27屆畢業生。在讀研究生545人,累計招收碩士研究生829人。
學校現有直屬附屬醫院1所,編制床位1400張;非直屬附屬醫院4所,編制床位2104張;教學醫院5所;實習和見習基地57所。直屬附屬醫院是集醫療、教學、科研和自治區領導干部保健基地等多種職能的一所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年門診60萬余人次、收治3萬余人、完成手術1.6萬余例,業務水平較高,對內蒙、甘肅、陜西等毗鄰地區具有強大的輻射影響力。1995年醫院躋身全國500家大型醫院之列。
學校十分重視校際交流與協作,先后與美國夏威夷大學、日本島根大學、山形大學、加拿大愛爾波特衛生研究所、澳大利亞國立大學醫學院、堪培拉大學和首都醫科大學、上海交大醫學院、山東大學、內蒙醫學院等20余所國內外醫學院校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
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發展,學校在學科專業建設、基礎設施、師資力量、教學和科研水平等方面均有了很大的進步和發展。2006年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后,專家組認為:“學校實現了質的飛躍,取得了巨大的突破,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學校已成為了一所規模、結構、質量、效益協調發展,在全國同類院校中有一定影響力和知名度的高等醫學院校。”
寧夏醫學院 |
等級:二本 位于寧夏銀川 關注人數:次 | |
類型:醫藥 性質:普通本科 主管部門:寧夏回族自治區教育廳 |
- 09-18[高校新聞]省勞競委分別為劉冷周偉記個人三等功
- 09-12[高校新聞]濱州學院首臺塞斯納Cessna-172飛行模
- 09-02[高校新聞]武漢工程大學百名化工專家掇刀行暨協
- 08-30[高校新聞]南京藝術學院對2012年新進教職工進行
- 08-26[高校新聞]校領導帶隊訪問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
- 08-24[高校新聞]劉有智就任中北大學校長 賈鎖堂調任
- 08-23[高校新聞]皖西學院校領導檢查暑期留校學生后勤
- 08-22[高校新聞]寧波明昕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招生信息]寧夏醫學院2018年錄取分數線
- [院校新聞]查看更多有關"寧夏醫學院"的新聞

寧夏醫學院創建于1958年。1962年,學校與寧夏師范學院、寧夏農學院合并成立寧夏大學,改稱寧夏大學醫學系。1972年,上海鐵道醫學院搬遷至銀川,與寧夏大學醫學系合并,重建寧夏醫學院。2002年,寧夏衛生學校、寧夏護士學校并入寧夏醫學院。目前,學校生源已...
寧夏醫學院概況更新日期:2017年05月03日
寧夏醫學院專業設置
寧夏醫學院的重點專業
部委級級重點學科
中醫消化內科學
區級重點學科
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科
心血管內科學(臨床學院)
神經病學
骨外科學
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
遺傳學
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
呼吸內科學
校級重點學科
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
遺傳學
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
藥理學
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
呼吸內科學
消化內科學
普通外科學
影像醫學與核醫學
心血管內科學(第二附屬醫院)
寧夏醫學院的錄取規則
寧夏醫學院現有師資力量
現有專任教師628人,其中教授118人,副教授234人,其他高級職稱人員64人。具有研究生學位的教師有316人,占專任教師的比例為50.32%,其中博士54人,占專任教師的8.6%。學校高度重視學科帶頭人、優秀青年骨干教師的培養和選拔以及教師隊伍的梯隊建設,教師中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有35人,享受自治區政府特殊津貼人員5人,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三層次人選6人,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人,自治區“313”人才22人。學校選拔了59名學科帶頭人、58名優秀青年骨干教師,形成了老、中、青結合,有發展后勁的骨干教師梯隊。
寧夏醫學院畢業生就業狀況
寧夏醫學院的收費標準
現有生殖與遺傳、顱腦疾病2個自治區級重點實驗室。
寧夏醫學院在校生情況
目前,學校生源已經覆蓋全國2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6039人,其中研究生545人(占在校生總數的7.7%)、本科生3570人(留學生9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