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義華教授來校作“大學文化建設與文化育人大討論”專題報告
為深入貫徹《中共中央關于推動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積極響應學校關于“大學文化建設與文化育人大討論”活動,建設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校園文化,營造文明的育人氛圍,社會科學部黨總支于6月21日下午邀請我國史學界著名學者、復旦大學歷史系博士生導師姜義華教授來校作題為《中華民族的根柢:民族復興的核心價值》的講座,社科部總支書記周慧杰主持報告會。
姜義華教授的講座包括三個部分,一是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的文化評價坐標。指出只有以歷史大尺度的視角,在中華大地所呈現(xiàn)的巨型文明、巨型民族、巨型國家這三位一體的新坐標下,才能在中國不斷崛起的大背景下,探索一條適合國情的文化建設道路;二是揭示了中華文明之所以不斷裂、并支撐中華民族崛起的根源。指出中華文明能一直延續(xù),原因在于中華文明有區(qū)別于其他文明的三個根袛:第一,政治上的大一統(tǒng)國家。大一統(tǒng)構(gòu)成了中華文明發(fā)展、延續(xù)的根基;第二,家國共同體。中國每個人都生活在家庭、地方、國家和天下之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文明一直延續(xù)了下來;第三,民族精神。這個民族精神就是“以天下為己任”;三是中華民族實現(xiàn)復興的四個核心價值。政治倫理的核心價值是民惟邦本;經(jīng)濟倫理的核心價值是以義制利、以道制欲;社會倫理的核心價值是中為大本,和為大道,要統(tǒng)籌兼顧協(xié)調(diào)各方,建立和諧社會;天下倫理的核心價值是德性普施、天下文明,對外強調(diào)以德相處,目標是天下或世界都能共享光明。姜義華教授通過三個部分闡述了既簡單又深刻的道理:一旦脫離中華文明的根柢,就會遭受挫折,而在中華文明根柢基礎之上進行探索和創(chuàng)新,就能取得成功。
講座結(jié)束,社科部多位教師從當代知識分子的責任、擔當、傳統(tǒng)與當代的銜接等問題與姜義華教授展開積極的互動,姜教授認真詳細地回答了大家的提問。
社科部總支書記周慧杰在會議結(jié)束時談到,本次講座是有高度、有深度、有寬度的高水平講座,通過姜義華教授旁征博引、引經(jīng)據(jù)典、融匯東西、深入淺出的報告和解答,使在座的教師對一直綿延不斷的巨型國家、巨型民族、巨型文明的獨特文化堅守,對內(nèi)蘊于民族深處的難以摧毀的文化根柢有了新的認知,也對建設什么樣的大學文化,如何建設大學文化有了新的認知,對應承擔什么樣的社會責任有了新的思考。
社會科學部黨總支 供稿
更多有關"文化,教授,核心,價值,有了"的文章請點擊進入上海電力學院新聞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