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姜望琪教授來武漢工程大學講學指導
9月27日下午兩點半,“喜迎校慶”高端論壇主講人北京大學姜望琪教授應外語學院和研究生處邀請,在流芳校區多功能報告廳為武漢工程大學師生作了題為“語用學與外語教學”的學術報告。

姜望琪教授從語言哲學家H P Grice的題為 “意義”的文章中關于“自然意義”與“非自然意義”的區分、意義的分類以及交際意圖的論述開講,指出說話人意義與詞匯意義、句子意義不一樣,影響因素就是語境。外語教學不僅要教學外語能力,還要教學交際能力、推理能力,根據不同語境對語言使用做出正確解讀。姜教授還以實例從“樹立整體觀念、提高辨認能力、增加背景知識”等三個方面為外語教學提出了獨到的見解,對于詞匯教學、翻譯教學、寫作教學、閱讀教學等外語教學環節富有啟發。

在報告之后的互動環節,姜教授耐心的回答了師生提出的問題,他對每一個問題的回答就猶如一篇優秀的學術論文,旁征博引、引經據典,在場的師生無不為他深厚的英、漢語功底折服。本次講座的內容非常詳實,師生互動氣氛融洽,報告充分展現了語用學理論對于外語教學的指導性和實用性,使在場的師生受益匪淺。
姜望琪教授簡介: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師范大學兼職教授,北京師范大學功能語言學研究中心顧問,中國功能語言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語用學研究會常務理事。1971年9月入北京大學西語系英語專業學習,畢業后留校任教至今。1975年2月開始在西語系聯合國資料組從事翻譯工作,受到朱光潛教授等著名學者的指導。1977年10月赴英國留學,1980年9月獲英國里茲大學語言學碩士學位。1989年8月晉升副教授,2001年8月晉升教授,2002年被遴選為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理論語言學(包括系統功能語言學、語用學等)、語篇分析、英漢語言比較研究。發表論文50余篇,與胡壯麟教授合編的《語言學教程》風靡高校外語院系近30年,成為外語學習者必備教程。
更多有關"教授,語言學,外語教學,西語,意義"的文章請點擊進入武漢工程大學新聞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