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大學(簡稱河科大,英文簡稱:HAUST)是國家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高校,是河南省重點建設的三所綜合性大學之 一。學校總占地面積4600多畝,現有開元、西苑、景華和周山4個校區,其中新校區開元校區占地面積3660余畝。學校面向全國招生,現有全日制普通本科 生、研究生及留學生39100多人,非全日制成人教育生22900多人。學校坐落于“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中原經濟區副中心城市——洛陽。
學校前身是創建于1952年的北京拖拉機工業學校。1956年,應國家工業基地建設布局的需要遷至洛陽,后更名為洛陽工學院,隸屬于 國家機械工業部。1998年,劃轉至河南省管理,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2002年,河南省委、省政府為優化全省高等教育結構布局,報經國家教育部批準,由 洛陽工學院、洛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洛陽農業高等專科學校合并組建河南科技大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時任河南省人民政府省長)親自為學校授牌,并指出“組 建河南科技大學是省委、省政府實施‘科教興豫’戰略的重大舉措……河南科技大學要以創建高水平大學為目標,辦成國內先進、居于省內高校前列、具有自身特色 的一所綜合性大學。”
學校涵蓋理、工、農、醫、經、管、文、法、史、教和藝術學等11大學科門類。設有31個學院,93個本科專業,其中14個本科專業、 5個碩士專業獲批國家教育部“卓越工程師、卓越醫生、卓越農林人才、卓越法律人才培養計劃”。擁有3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涵蓋25個博士學位授權 點,2個博士后流動站;有28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56個碩士學位授權點,52個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領域。建有國內高校單體建筑面積最大的現代圖書 館,館藏圖書文獻364萬冊,中外文期刊18萬冊。作為教育部首批認定有條件接收外國留學生的高校,積極開展中外合作辦學,與美、英、日、德等國家和地區 的70多所高校、科研機構建有合作交流關系。學校現有9所附屬醫院,其中第一附屬醫院是首批全國百佳醫院。
學校現有國家級教學團隊、特色專業、改革綜合試點專業、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等質量工程項目27個,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 計劃”項目1個,省部級教學團隊、特色專業、精品課程等質量工程項目81個;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級專業技術人員1012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1073 人。擁有共享院士7人,國家“千人計劃”“外專千人計劃”專家4人,“中原學者”2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2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4 人,省特聘教授12人,省級教學名師7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46人,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和科技創新杰出人才61人。
學校現有28個河南省一級重點學科、152個河南省二級重點學科,12個河南省特聘教授設崗學科;擁有45個國家級、省部級重點實驗 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擁有2個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近五年來,學校先后承擔國家重大專項、國家“973”計劃、“863”計劃、 科技支撐計劃(包括子項)等項目28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等項目309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優秀社科成果 獎等127項。年授權發明專利數居河南高校第一位。《河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曾獲教育部“全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一等獎”。
學校秉承“育人為本、學術至上”的辦學理念,堅持“教學和科研并重”的原則,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新等方面成 績卓著。先后為國家和社會培養輸送26萬多名高級專門人才。在中國大學網《2015中國高校畢業生薪資排行榜》中,位列河南高校第一名。在國家教育部本科 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產學研辦學特色”項目入選全國高校100案例。是國家軸承行業人才培養和技術依托的唯一高校,是中南地區高校唯一國際焊接工程師 (IWE)聯合培養基地。畢業生就業率和就業質量保持在河南高校前列,連續榮獲“河南考生心目中最理想的高校”“河南省大學生創業教育示范高校”“河南高 等教育質量社會滿意院校”和“河南最具就業競爭力示范院校”等榮譽稱號。
學校從參與試制中國第一臺“東方紅”拖拉機,到現代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從創立錐齒輪“非零變位”理論,到實現錐齒輪數控機床國產化; 從參與萬噸油壓機、大型盾構機的研制,到被確定為洛陽“國家先進裝備制造業基地”的實施主體;從完成航天導航軸承項目,到參與制定全國軸承行業“十一五” “十二五”發展規劃;從松散的技術合作,到聯合大型企業、科研院所成立一批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等,六十多年來持之以恒,在產學研合作中發展自己、奉獻社會。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河南科技大學將秉承“明德博學、日新篤行”校訓,發揚“自強不息、追求卓越”精神,以建設高水平綜合性大學為目 標,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努力開創事業發展新局面,為實現中原崛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更多更大貢獻。
![]() |
河南科技大學 |
等級:二本 位于河南洛陽 關注人數:次 |
類型:理工 性質:(公辦)普通本科 主管部門:河南省教育廳 院士:7位 博士點:3個 碩士點:171個 |
- 09-13[高校新聞]廣西師范學院舉行2012年新教師座談會
- 09-04[高校新聞]學校召開中層干部大會部署新學期工作
- 08-30[高校新聞]校領導現場調研暑期校園基建
- 08-29[高校新聞]東華大學主辦“2012先進過程控制及故
- 08-28[高校新聞]2012年粒計算學術研討會在渤海大學舉
- 08-19[高校新聞]學生助力參加原生態電影首映
- 08-18[高校新聞]校慶專題40:舞蹈團訓練專訪(下)
- 07-28[高校新聞]學校共青團探討如何發揮學生干部在學
- [招生信息]河南科技大學專業錄取分數線(黑龍江考生)
- [院校新聞]查看更多有關"河南科技大學"的新聞

河南科技大學位于歷史文化名城、現代工業與旅游城市洛陽。 學校始建于1952年,是河南省內最早創建的工科院校之一,先后隸屬于國家農業機械部、國家機械工業部、河南省領導。經過57年的發展,學校匯聚了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積累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形成了優良的辦學傳統;在全國享有良好...
河南科技大學概況更新日期:2017年05月04日
河南科技大學專業設置
河南科技大學的重點專業
一級學科(化學工程與工藝和環境工程),車輛工程、動力機械及工程學科為河南省重點學科,材料學學科和材料加工工程學科均為河南省重點學科,原機械部重點學科。“機械設計及理論”和“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學科是河南省重點學科和特聘教授設崗學科。
河南科技大學的錄取規則
四、錄取原則
1.學校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按照文史、理工、藝術學和體育教育專業分類錄取。
2.我校認可生源所在地省(直轄市、自治區)的照顧加分政策,考生按加分后的總成績排序,參加專業安排。
3.文史、理工各專業錄取方法:
(1)根據各省(直轄市、自治區)考生報考情況確定調檔比例或調檔分數,調閱考生檔案的比例為:實行平行志愿的省份不超過學校招生計劃數的105%;未實行平行志愿的省份不超過學校招生計劃數的120%。
(2)進檔考生專業安排原則:在內蒙古自治區按“專業清”的原則安排錄取專業;其他省(直轄市、自治區)按“分數優先”的原則安排錄取專業。
(3)進檔考生在安排專業時,按投檔成績排序(不含內蒙古)。對于同分考生,根據專業培養需要,結合考生相關科目成績,擇優錄取。
(4)若第一志愿生源不足,可接受非第一志愿考生,志愿間不設分數級差。
4.藝術學各專業和體育教育專業錄取方法:
(1)報考我校設計學類和動畫專業的考生,文化分和專業分均達到生源所在省確定的藝術類本科錄取控制分數線的,按照文化分和專業分之和的排序從高分到低分擇優錄取。
(2)報考我校美術學專業的考生,文化分和專業分均達到生源所在省確定的藝術類本科錄取控制分數線的,按照文化分乘以30%加上專業分乘以70%之和的排序從高分到低分擇優錄取。
(3)報考我校音樂學專業的考生,文化分和專業分均達到生源所在省確定的音樂類本科錄取控制分數線的,按照文化分乘以30%加上專業分乘以70%之和的排序從高分到低分擇優錄取。
(4)報考我校體育教育專業的考生,文化分達到生源地省定本科錄取控制分數線、專業分超過生源地省定本科錄取控制分數線10分以上(含10分)的,按照文化分與專業分之和的排序從高分到低分擇優錄取。
河南科技大學現有師資力量
學校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建設了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師資隊伍。現有專任教師1940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937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608人;有共享院士7人,中原學者1人,省級特聘教授7人,博士生導師50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河南省優秀專家等高級人才249人,國家級、省級科技創新及教學團隊10個。
河南科技大學畢業生就業狀況
畢業生面向全國就業,同期就業率在全省普通高校中位于前列 我校畢業生面向全國就業,主要在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外資企業、部隊等行業就業,尤其在京、津、滬、江、浙、粵、魯等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很受歡迎,同期就業率在全省普通高校中位于前列。
河南科技大學的收費標準
1.我校錄取新生除中外合作辦學各專業和軟件工程專業外實行學分制學費管理,學分制學費由專業注冊費和學分學費二部分組成,收費標準按照河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審批的標準執行。各類專業第一學年預收學費,分別為:藝術類各專業5700元/人;醫學類各專業4500元/人;理工類各專業3700元/人;文史類各專業3400元/人。
中外合作辦學各專業和軟件工程專業仍實行學年學費管理。中外合作辦學各專業學費為每年15000元/人,軟件工程專業學費為每年11000元/人。
住宿費為每人每年400元至1000元,住宿由學校統一安排。
河南科技大學在校生情況
學校面向30個省、市、自治區招生,并接收來自世界各地的留學生,現有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學生等學生500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