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職業學院是2001年7月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準,在合并四校一所(濱州農業學校、濱州衛生學校、工業學校、經濟學校以及濱州市農業科學研究所)的基礎上組建的全日制普通高職院校。
自建院以來,積極實施打基礎、創特色、上水平發展戰略,先后實現了由中等職業教育向高等職業教育、由分散辦學向集中辦學的轉變和由規模擴張型發展向質量效益型發展、由外延式發展向內涵式發展的轉變,贏得了省、市各級政府及社會各界的支持,取得了又好又快地發展。
一、辦學條件及規模
現占地面積3832畝,建筑面積61.33萬平方米,圖書館藏書139.47萬冊,教學儀器設備值7807.81萬元,總資產6.6億元,全日制高職在校生15000余人。學院現設3個二級學院、6個系和3個教學部,現有51個高職專業涵蓋了農林牧漁、生化與藥品、土建、交通、制造業、電子信息、輕紡食品、財經、醫藥衛生、旅游、藝術設計傳媒等11個專業門類。
二、師資力量雄厚
學院現有教職工1100人,專任教師884人。專任教師中,享有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7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人,正高級職稱教師33人,副高級職稱教師258人,獲博士學位5人,獲碩士學位161人,雙師型教師388人。建立了616人的生產一線兼職教師資源庫。
三、內涵建設扎實推進
學院已建成2個省級示范專業(點)、3個省高校特色專業、2個省級主體專業,國家精品課程2門、省級精品課程7門;二個教學團隊被評為省級教學團隊,一名教師被評為山東高校十大優秀教師。獲省高校優秀教學成果獎1項,省高校實驗教學與實驗技術成果獎3項,全國首屆實踐教學設計獎3項。學生在全國數學建模、ERP沙盤、英語大賽及全省數控、機器人、電子設計、軟件設計、計算機操作等技能大賽中獲得一等獎7項,二等獎23項。畢業生首次就業率保持在98%以上,高職畢業生的當年年底就業率達100%。用人單位綜合評價稱職率為98.6%。
四、形成了“筑巢引鳳”的辦學特色
學院與企事業單位合作,共同建設集學生實踐、生產經營、技術研究于一體的經濟實體,吸引社會投資近2億元建成了產學研緊密結合的7大系列14個院內實訓基地(實習園),校企合作、院園一體,學生在實訓基地半工半讀、工學交替。該經驗在《中國教育報》頭版報道并在“職業教育版”進行詳細介紹,《大眾日報》內參與以推介,談松華、楊金土、劉占山、陳解放等專家實地考察后給予充分肯定,100多所兄弟院校來院考察交流。
五、校企共建人才培訓基地
學院積極探索校企合作建設生產性實訓基地。先后與500多家企事業單位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就業合作關系,上海浦東新區組織部(人事局)人才交流中心、中國平安保險(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上海總部、中國光華科技基金會護士基金、衛生部人才交流中心等用人單位在校內建立了人才培養基地,與濟南海爾工貿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簽定了“訂單式”培養協議書;成立了“中國平安保險班”、“上海浦東發展銀行班”、“東方地毯班”等冠名班,實現了校企“零距離”、理論與實踐“零間隙”、畢業生上崗“零過渡”。
六、科技研發注重應用
學院自主研發的LVDS接口芯片被山東省科技廳、信息產業廳鑒定為“國內領先水平,填補了國內空白”,成為我國第四個成功研發芯片的高校;濱職豆一號通過國家農作物新品種鑒定;2008年濱職棉1號順利通過山東省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七、校園文化獨具特色
實施校園文化建設七大工程,發揮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初步形成了知行垂范的教風、博知敏行的學風、崇德尚能的校風;將“與市場共舞,助群雁起飛”確定為基本辦學理念。獲得教育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三等獎,是26個獲獎院校中唯一的高職院校。
學院先后通過了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等7項評估并均獲優秀等級;先后獲得全國師德建設先進集體等8項國家級榮譽稱號,山東省職業教育先進集體、富民興魯勞動獎狀、省級文明單位等23項省級榮譽稱號,集體二等功等30余項市級榮譽稱號。2005年已被確定為山東省骨干示范性職業學院,被評為最受企業歡迎的山東省職業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