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校三所”組建培育全球變化與可持續發展協同創新中心
時間:08-19 來源:北京師范大學 出處:m.jssxjxsb.com
8月12日,北京師范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三校三所”)聯合啟動“全球變化與可持續發展協同創新中心”的培育工作。
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主任、全球變化與可持續發展協同創新中心科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徐冠華院士,教育部副部長杜占元,科技部副部長王偉中,北京師范大學黨委書記劉川生、校長董奇,以及科技部、教育部、中國科學院、中國氣象局等單位有關司局負責人,“三校三所”主管領導出席全球變化與可持續發展協同創新中心高層論壇暨協議簽字儀式。北師大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相關院系所領導、師生代表一同參會。論壇由劉川生書記主持。
董奇校長在致辭中指出,北師大十分重視貫徹落實“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2011計劃)工作,經過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兩個兄弟院校,以及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遙感應用研究所、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的多次溝通,“三校三所”決定聯合組建培育全球變化與可持續發展協同創新中心。他表示,北師大將與有關各方一起,抓住發展機遇,在國家實施的協同創新平臺上,加強全面交流和深度合作,為進一步提升我國的原始創新能力做出貢獻。
北師大常務副校長、全球變化與可持續發展協同創新中心主任史培軍介紹了協同創新中心建設方案。北師大校長董奇、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王恩哥、清華大學副校長姜勝耀、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所長王會軍、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副所長王晉年、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副主任歐陽志云代表各協同單位在創新任務協同實施協議上簽字。
徐冠華院士在講話中,對各位領導、嘉賓、專家圍繞協同創新的共同目標,齊聚一堂表示熱烈歡迎,對團隊共同努力取得成果表示衷心感謝,對協同創新中心的工作提出了希望:勇敢面對重大需求,不辱使命,真正承擔起國家責任;進一步強調有限目標,凝聚力量突出重點;大力推進改革,成為教育和科技體制改革的實驗區;繼續研究探索,制訂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協調創新方案。他還結合學科發展的趨勢和協同創新的要求,對各協同單位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要求。
王偉中副部長代表科技部對全球變化與可持續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創新任務協同實施協議的簽訂表示熱烈祝賀,強調協同創新是科技創新的重要組成部分,三校三所發揮各自優勢在全球變化與可持續發展領域開展協同創新很有意義。他希望各參與單位圍繞全球變化與可持續發展領域的重大命題,積極探索協同創新的工作體制和運行機制,不斷完善協同創新的人才發展機制。
杜占元副部長在講話中指出,“全球變化與可持續發展協同創新中心”的成立,是積極貫徹胡錦濤總書記在清華大學百年校慶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落實教育部、財政部《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要求的一項重要舉措。希望中心在培育中,準確把握協同中心機制體制建設這個工作重點,深化體制改革;準確把握“2011計劃”的核心內涵及“全面提升創新能力”這個重要目標;穩步推進,確保培育工作取得實質性效果。
根據協議,全球變化與可持續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將瞄準全球變化與可持續發展領域前沿的關鍵問題,以我國優勢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國際著名研究機構為核心,整合“三校三所”在全球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方面最優秀的教學與科研人員,聯合該領域知名國際機構,計劃在十年內建設成為在全球變化科學與可持續發展科學領域世界上最著名的學術研究和人才培養機構之一,并建立一套符合中國國情的高效先進的科研教育體制和人才培養體系。
全球變化與可持續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將以引領全球變化科學與可持續發展科學領域發展最前沿的地球系統模式和有序人類活動模式等為研究主線,對該領域的重大科學問題和難題進行聯合攻關。爭取在地球系統數據觀測處理、氣候變化預估、可更新資源保障、溫室氣體減排、有序人類活動模式構建方面,不斷取得國際領先的原創性研究成果和重大科學突破,引領學科的發展。通過不斷產生國際一流學術成果和培養一流人才,推動有關各方共同發展,全面提升國家全球變化科學與可持續發展科學研究的水平、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為我國氣候變化應對與可持續發展提供科學的支撐,為創新型國家建設做出應有貢獻。
更多有關"協同,創新,可持續發展,中國科學院,化與"的文章請點擊進入北京師范大學新聞中心查看
本文地址:
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主任、全球變化與可持續發展協同創新中心科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徐冠華院士,教育部副部長杜占元,科技部副部長王偉中,北京師范大學黨委書記劉川生、校長董奇,以及科技部、教育部、中國科學院、中國氣象局等單位有關司局負責人,“三校三所”主管領導出席全球變化與可持續發展協同創新中心高層論壇暨協議簽字儀式。北師大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相關院系所領導、師生代表一同參會。論壇由劉川生書記主持。
董奇校長在致辭中指出,北師大十分重視貫徹落實“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2011計劃)工作,經過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兩個兄弟院校,以及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遙感應用研究所、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的多次溝通,“三校三所”決定聯合組建培育全球變化與可持續發展協同創新中心。他表示,北師大將與有關各方一起,抓住發展機遇,在國家實施的協同創新平臺上,加強全面交流和深度合作,為進一步提升我國的原始創新能力做出貢獻。
北師大常務副校長、全球變化與可持續發展協同創新中心主任史培軍介紹了協同創新中心建設方案。北師大校長董奇、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王恩哥、清華大學副校長姜勝耀、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所長王會軍、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副所長王晉年、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副主任歐陽志云代表各協同單位在創新任務協同實施協議上簽字。
徐冠華院士在講話中,對各位領導、嘉賓、專家圍繞協同創新的共同目標,齊聚一堂表示熱烈歡迎,對團隊共同努力取得成果表示衷心感謝,對協同創新中心的工作提出了希望:勇敢面對重大需求,不辱使命,真正承擔起國家責任;進一步強調有限目標,凝聚力量突出重點;大力推進改革,成為教育和科技體制改革的實驗區;繼續研究探索,制訂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協調創新方案。他還結合學科發展的趨勢和協同創新的要求,對各協同單位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要求。
王偉中副部長代表科技部對全球變化與可持續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創新任務協同實施協議的簽訂表示熱烈祝賀,強調協同創新是科技創新的重要組成部分,三校三所發揮各自優勢在全球變化與可持續發展領域開展協同創新很有意義。他希望各參與單位圍繞全球變化與可持續發展領域的重大命題,積極探索協同創新的工作體制和運行機制,不斷完善協同創新的人才發展機制。
杜占元副部長在講話中指出,“全球變化與可持續發展協同創新中心”的成立,是積極貫徹胡錦濤總書記在清華大學百年校慶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落實教育部、財政部《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要求的一項重要舉措。希望中心在培育中,準確把握協同中心機制體制建設這個工作重點,深化體制改革;準確把握“2011計劃”的核心內涵及“全面提升創新能力”這個重要目標;穩步推進,確保培育工作取得實質性效果。
根據協議,全球變化與可持續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將瞄準全球變化與可持續發展領域前沿的關鍵問題,以我國優勢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國際著名研究機構為核心,整合“三校三所”在全球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方面最優秀的教學與科研人員,聯合該領域知名國際機構,計劃在十年內建設成為在全球變化科學與可持續發展科學領域世界上最著名的學術研究和人才培養機構之一,并建立一套符合中國國情的高效先進的科研教育體制和人才培養體系。
全球變化與可持續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將以引領全球變化科學與可持續發展科學領域發展最前沿的地球系統模式和有序人類活動模式等為研究主線,對該領域的重大科學問題和難題進行聯合攻關。爭取在地球系統數據觀測處理、氣候變化預估、可更新資源保障、溫室氣體減排、有序人類活動模式構建方面,不斷取得國際領先的原創性研究成果和重大科學突破,引領學科的發展。通過不斷產生國際一流學術成果和培養一流人才,推動有關各方共同發展,全面提升國家全球變化科學與可持續發展科學研究的水平、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為我國氣候變化應對與可持續發展提供科學的支撐,為創新型國家建設做出應有貢獻。
更多有關"協同,創新,可持續發展,中國科學院,化與"的文章請點擊進入北京師范大學新聞中心查看
返回到頂部你應該還會關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