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政法大學是一所以法學為主,法學、經濟學、管理學、文學、工學、哲學等學科協調發展的多科性大學,是新中國最早建立的高等政法學府之一,是教育部和重慶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一、歷史沿革
西南政法大學原名西南政法學院,其前身是1950年成立的由劉伯承元帥擔任校長的西南人民革命大學,1953年,以西南人民革命大學政法系為基礎,合并重慶大學、四川大學、貴州大學、云南大學、重慶財經學院的法律院(系)正式掛牌成立。建校伊始,學校得到了時任西南局負責人鄧小平、劉伯承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親切關懷,原東北抗日聯軍第二路軍總指揮周保中將軍出任首任院長。1958年,中央公安學院重慶分院又并入我校。特殊的建校背景,使我校既會聚了法學名流又吸納了實務精英,既秉承了深厚的法學傳統又融入了公安教學的特色。學校也因此被譽為新中國法學教育的“西南聯大”。
學校先后經歷了由西南大區、司法部、四川省、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重慶市管理等多次隸屬關系變更。“文革”期間曾一度被迫停辦,1977年學校經中央批準恢復招生。1978年經國務院批準為全國重點大學,是司法部部屬政法院校中唯一的重點大學。1995年,學校更名為西南政法大學。2000年,由司法部直屬劃轉重慶市人民政府管理,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地方為主的管理模式。2007年,學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得“優秀”成績。2008年,學校成為教育部支持重慶市重點建設的高校。2012年3月,經教育部批準,學校成為重慶市屬高校中唯一一所獲批自主招生的大學;8月,學校成功入選全國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成為應用型、復合型法律職業人才教育培養基地、涉外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和西部基層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10月,學校被列入“部市共建”大學行列。
經過60余年來的建設,學校已經形成了從本科教育到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教育,從繼續教育到留學生教育等多層次、多類型的人才培養格局;法學、經濟學、管理學、文學、工學、哲學等多學科協調發展,在法學教育方面,成為全國公認的規模最大、學科體系齊全,教學科研力量雄厚,社會貢獻突出,在全國法律界有良好影響的高級法律人才培養基地。
二、發展現狀
學校現有渝北校區、沙坪壩校區和寶圣湖校區三個校區,占地總面積3136.17畝,全日制研究生5159人,普通本科生18571人。
學科專業 學校設有民商法學院、經濟法學院、法學院、行政法學院、國際法學院、法律碩士學院、刑事偵查學院、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管理學院、經濟學院、新聞傳播學院、外語學院、應用法學院等14個學院,18個職能處(部)、室,5個教學輔助單位,有22個本科專業、7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37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和4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0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是全國首批法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單位和全國首批法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單位。學校有經濟法學科和訴訟法學科2個國家級重點學科;哲學、應用經濟學、法學、政治學、新聞傳播學、公共管理以及工商管理等7個省部級重點學科。在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正式公布的2012年學科評估結果中,我校在全國法學一級學科參評高校中位列前五強;在中國管理科學院科學研究所主持的大學研究生院二級學科評價中,我校經濟法學科在全國同類學科排名第一。
科學研究 學校擁有一個法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9個省部級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學校堅持為法治建設、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的科研方向。2005以來,全校共承擔各級各類科研課題1009項,其中國家級項目118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A級1項、重點項目5項),省部級項目560項(其中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2項),橫向課題308項,大型國際合作項目23項。其中,以李昌麒教授為首席專家的“改革發展成果分享法律機制研究”項目,獲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A級),這是重慶市高校首次實現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零的突破。2005年以來,學校獲得省部級獎96項。學校多名教師應邀為中央、地方黨政部門領導授課,受托參與156部法律、地方法規的立法、咨詢工作。
學校圖書館館藏總量420余萬冊,其中,紙質資源達到180萬余冊,數字資源折合館藏240余萬冊。擁有兩種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學術刊物:《現代法學》和《西南政法大學學報》。其中,法學專業刊物《現代法學》為中國中文核心期刊,并被國際權威機構評為世界著名期刊,成功入編CSA——美國《劍橋科學文摘》。
師資隊伍 我校現有教職工1421人,其中專任教師1157人;教授206人,副教授411人。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教師占到師資隊伍總數的58%。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人,“全國十大杰出青年法學家”獲獎者2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人,全國師德先進個人2人,獲得國務院政府津貼人員19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7人。
人才培養 學校始終堅持“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的人才培養目標,建立健全了教學質量測評體系,實施并完善了學分制、主輔修制、選修制、導師制、督導制等富有成效的本科教育教學管理制度,有效保證了人才培養質量的穩步提升。我校現有國家級精品課程6門、重慶市級精品課程22門,重慶市級精品視頻公開課4門。2001年以來,我校共獲得省部級以上教學成果獎勵32項,其中有三項教學研究成果分獲第四、五、六屆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000年以來,有4部教材獲得教育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一、二等獎,9部教材分獲全國法學教材與科研成果評獎一、二、三等獎和優秀獎,9部教材獲準進入“十一五”規劃教材項目序列。
學校是全國首批“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之一,素質教育成果顯著。學校先后獲得全國先進班集體(4個)、全國“三好”學生標兵(3人次)、中國百名優秀青年志愿者(1人次)等榮譽稱號;1999年至今,學校連續多年被重慶市和團中央授予“全國大中專學生‘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稱號;我校青年法學會、演講辯論協會和大學生社會調查中心均為團中央“全國百優社團”;2001年和2007年,學校代表隊兩次獲得全國“貿仲杯”國際商事仲裁模擬辯論賽冠軍;在2010年“創想青春-2010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高校世博辯論大賽”中,力挫北京大學等名校,獲得總冠軍。2011年,校青年志愿者協會被評為“全國十佳青年志愿者組織”。在2011年所舉行的第三屆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中,我校合唱團獲得一等獎,這也是重慶高校合唱團的歷屆最好成績。2012年,校團委被團中央評為“全國五四紅旗單位”。學校體育工作有聲有色,成績斐然。排球、田徑、籃球、武術、體育舞蹈、健美操等多次獲得全國和重慶市級比賽優異成績,特別是學校排球隊多次獲得大學生比賽全國冠軍,為學校在海內外贏得了榮譽。學校是貫徹教育部體育工作條例先進單位,廣泛開展群體活動,做到了月月有比賽,周周有活動。學生體質健康合格率在90%以上。
60多年來,學校培養了各級各類人才20余萬人,成為培養法律專門人才最多的學校。一大批校友已成長為國家經濟建設和法治建設的骨干,有的成為相關領域的領軍人物。中國校友會網權威發布,在2011年“杰出人文社會科學家”排行榜中,我校以校友和教師數量眾多排名全國高校前10位。在歷屆“全國十大杰出青年法學家”的評選中,我校共有18位學子入選;全國各高等院校法律院(系)中,均有我校畢業生執掌教鞭,我校也因此被譽為“中國法學師資的培養基地”。此外,有50余名校友擔任省部級領導職務,32人被任命為大法官和大檢察官,13人當選中共十八大代表,23人成為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31人成為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員。
合作交流 學校順應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發展趨勢,堅持以開放辦學為目標,國際合作不斷擴大,學校影響力顯著提升。學校先后與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澳大利亞、日本、韓國、泰國等國家和香港、澳門、臺灣地區的60余所院校和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與美國蒙大拿大學聯合成立了美國西北部第一所孔子學院;學校堅持長期聘用外籍專家、接收外國留學生,并選派本校師生出國學習、交流。學校還設有 “聯合國訓練研究所地方政府國際培訓重慶中心”,面向海內外進行管理培訓等,為學校開展對外交流與合作提供服務。
當前,學校正處于“第三次創業”的關鍵時期,全校師生員工將繼續秉承“博學、篤行、厚德、重法”的校訓,堅持“以人為本”、“特色強校”的辦學理念,弘揚“心系天下,自強不息,和衷共濟,嚴謹求實”的“西政精神”,立足重慶,服務全國,面向世界,全面提升教育教學、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質量,促進學校又好又快地發展,實現以“雙突雙進”為核心內容的第七次黨代會確立的發展目標,為把我校建設成為“全國一流、國際知名、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研究型高水平大學”而努力奮斗!
![]() |
西南政法大學 |
等級:二本 位于重慶重慶市 關注人數:次 |
類型:政法 性質:(公辦)普通本科 主管部門:重慶市教育委員會 國家重點學科:2個 博士點:10個 碩士點:48個 |
- 09-14[高校新聞]惠州學院民兵防空分隊圓滿完成演練考
- 09-13[高校新聞]信息學院組織2012級新生入學教育
- 08-31[高校新聞]學生處新學期第一次全體輔導員會議暨
- 08-29[高校新聞]累并快樂著——云南師范大學商學院2
- 08-22[高校新聞]【網絡電視臺】新校區掠影(2012年8
- 08-20[高校新聞]孫愛東董事長向全校教職員工發出慰問
- 08-05[高校新聞]教育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杜玉波蒞臨
- 08-01[高校新聞]馬國防看望慰問招生工作人員
- [招生信息]西南政法大學專業錄取分數線(黑龍江考生)
- [院校新聞]查看更多有關"西南政法大學"的新聞

西南政法大學前身是1950年成立的以劉伯承元帥為校長的西南人民革命大學。1953年,以西南人民革命大學為基礎,合并重慶大學、四川大學、貴州大學、云南大學、重慶財經學院的法律院(系)成立西南政法學院,原東北抗日聯軍第二路軍總指揮周保中將軍出任首任院長。1958年,中央公安學院重慶分院又并入我校。特殊的建校背景,...
西南政法大學概況更新日期:2017年05月07日
西南政法大學專業設置
西南政法大學的重點專業
訴訟法學、民商法學、經濟法學、刑法學、法律史學、法理學
西南政法大學的錄取規則
第十六條學校調閱考生檔案的比例:實行平行志愿的省份,調檔比例一般控制在1:1.05以內,生源好的省份可適當擴大比例。其它未實行平行志愿的省份,調檔比例一般原則為1:1.2以內;具體情況由各省招辦在投檔前根據生源情況與學校商榷后確定。提前批公安武警類專業由于有身體條件及性別限制,調檔比例控制在1:1.5以內。
第十七條偵查學、治安學、經濟犯罪偵查專業于本科提前批次錄取,執行普通本科第一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其余普通本科專業在本科第一批次錄取;應用技術本科于本科第二批次錄取。具體錄取批次原則上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招生辦公室公布的為準。
第十八條報考我校考生必須符合《教育部、衛生部、中國殘疾人聯合會關于印發〈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教學〔2003〕3號)的規定。同時,針對部分專業的特殊性,還應符合以下要求:
報考本科提前批次錄取的公安武警類專業考生,我校不單獨組織面試和體能測試,但考生原則上應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校學生司、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法規教育司關于印發〈中國政法大學、西南政法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華東政法學院、西北政法學院和中央司法警官學院提前錄取專業招生辦法〉的通知》(教學司〔2003〕16號)中有關政治及身體條件的規定。
第十九條學校錄取采取志愿清的方式,即對第一志愿報考我校且經省(自治區、直轄市)招辦批準投檔的考生,我校優先錄取;在第一志愿錄取未滿的前提下,不拒絕非第一志愿考生,但嚴格按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投檔原則及我校錄取原則錄取。不錄取無志愿考生。
第二十條進檔考生的專業安排采取分數優先,同時參考相關科目成績及特長的方式進行。即按投檔成績高低根據考生專業志愿逐個予以安排,如其第一專業志愿未滿額,則將其安排在該專業,如已滿額,則看其下一志愿,直至處理完該考生的所有專業志愿,再視其是否服從調劑進行處理。
學校執行國家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加、降分政策。
第二十一條由于江蘇省實行高考改革,我校對江蘇省考生的學業水平測試要求為:選測科目最低成績要求為B+B+以上,必測科目須達到4C1合格及以上等級,進檔考生采取先分數后等級的排序辦法。
第二十二條有下列情況之一的考生,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
(一)獲得省(自治區、直轄市)以上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干部稱號;
(二)國家二級以上運動員(特別是田徑、排球、籃球項目);
(三)獲得全國(高中)奧林匹克競賽(單科)二等獎以上;
(四)參加北大、清華藝術冬令營獲二級證書以上的藝術特長生。
第二十三條按國家有關文件規定,我校本科提前批次的公安武警類專業女生錄取比例控制在15%以內。
第二十四條錄取時相關科目要求:本科第一批次所有專業原則上要求外語、語文單科成績均及格;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經濟統計學、會計學、審計學、工商管理、市場營銷、勞動關系專業原則上要求數學單科成績及格。我校英語(法律經貿方向)專業只招收英語語種考生。其余專業不限制外語語種,但學生入校后均以英語為第一外語安排教學,非英語語種考生請慎重填報。
第二十五條法學專業是學校的特色專業,法學專業學生由民商法學院、經濟法學院、法學院、行政法學院、國際法學院共同培養,適用于同一培養方案。錄取至法學專業的考生隨機分到以上五個學院學習。
第二十六條2014年面向重慶市開展自主選拔錄取改革試點工作;面向農村學生開展專項自主選拔錄取工作,相關合格考生的錄取按照教育部和重慶市相關規定進行(詳情可上網查詢)。
第二十七條錄取結束后,我校將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在校園網上公布錄取結果,考生可登錄我校本科招生網站查詢。
第二十八條在學校收到省(自治區、直轄市)招辦提供的正式錄取審批名冊后,凡被我校錄取的考生,由學校寄發通知書給考生本人。對規定期限內沒有報到又未向學校提出延期報到書面申請的學生,學校將視其為自行放棄入學資格,由此帶來的一切后果由學生自負。
西南政法大學現有師資力量
師資隊伍 我校現有教職工1421人,其中專任教師1157人;教授206人,副教授411人。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教師占到師資隊伍總數的58%。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人,“全國十大杰出青年法學家”獲獎者2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人,全國師德先進個人2人,獲得國務院政府津貼人員19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7人。
西南政法大學畢業生就業狀況
我校一貫重視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畢業學生的理論扎實,知識面寬,適應能力強,受到用人單位的普遍歡迎,就業情況一直很好。在實行學分制和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以后,我校將為畢業生就業創造更多的機會和條件。
2000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
2002年重慶市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評估"優秀"等級。
我校本科畢業生就業率連續十年達90%以上。
西南政法大學的收費標準
收費標準:本校實行學分制收費方式。學費由專業學費和學分學費兩部分構成。新生入學時按學年制的學費標準預收學分學費和專業學費。2013級各專業學年制學費標準如下(供參考,2013年收費標準以重慶市物價局當年批復為準):
(一)英語專業每生每學年學費6800元;其他本科提前批次、第一批次錄取專業每生每學年學費5600元;應用技術本科法學專業(律師方向)、法學專業(環境執法方向)每生每學年學費10000元;
(二)住宿費每生每學年1200元。
西南政法大學在校生情況
各類學生2萬余人。
重慶市沙坪壩區壯志路2號 (沙坪校區),重慶市渝北區回興鎮寶圣路(渝北校區)
電話:023-67258088、67258828、67258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