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技大學創立于1991年,設有理、工、工商管理、及人文社會科學四個學院,共19個學系,學生人數8500。其中理、工、工商管理學院提供本科生及研究生課程;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則主要開辦研究生課程,同時為本科生提供通識教育,以利學生的全面發展。
香港科技大學擁有強盛的優秀師資隊伍、國際一流的先進實驗設施設備以及網絡全球化的學術圖書數據查詢系統。來自全球35個國家的430名教授,全部擁有博士學位,其中75%的博士學位來自世界一流研究型學府,包括:哈佛、加州柏克利、普林斯頓、麻省理工、耶魯、斯坦福、康奈爾、哥倫比亞、劍橋、牛津、多倫多、英屬哥倫比亞、西安大略大學等。
物理學系王寧教授獲華人物理學會頒授2006亞洲杰出成就獎。王教授于2000年在科大成功觀察到全球最細、直徑只有0.4納米的單壁納米碳管,為納米碳管的研究作出重大貢獻。這項研究成果被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推舉為當年全球十大科技成果之一。其后他與同僚湯子康教授共同發現納米碳管具超導性。
化學系韓利強教授(Prof. Richard Haynes)與德國著名的拜耳公司成功研制出高療效、低成本的抗瘧疾新藥青蒿砜,這項研究獲全球化學領域的權威學術期刊《應用化學》選為2006年3月20日的封面專題。
生物化學系主任葉玉如教授,于2004年3月榮獲有“女性諾貝爾獎”之稱的“L'OREAL·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杰出女科學家成就獎”,成為獲此殊榮的首位香港女科學家和第二位中國女科學家。
生物學系張東才教授發明了分子生物感受器,并用于監測細胞凋亡過程。
工業工程及物流管理學系主任李忠義教授,其參與合撰的論文獲《工業工程師學會專刊》選為2005年度最佳論文。李教授在2006年更被工業工程師學會選為亞洲區副主席,足見其在工業工程學的領導地位。
領導香港室內空氣品質研究的機械工程學系副教授趙汝恒博士,獲美國供熱、制冷及空氣調節工程師學會頒授“Ralph G Nevins生理及人類環境獎”。較早前,該系系主任余同希教授及李世瑋教授獲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頒授院士資格,而余教授更同時榮膺英國機械工程師學會院士。
土木工程學系主任張慕圣教授獲加拿大工程院及香港工程科學院選為院士,以嘉許他在工木工程學的成就。而同系的鄧漢忠教授則獲美國離岸能源中心選為“殿堂級技術拓荒者” 及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選為最高榮譽的“榮譽會員”。該系的勞敏慈教授成功開發的廢物限制屏障技術,為控制地表下污染的工作作出了重大貢獻,因此贏得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2004年度“J James Croes獎章”,為15年來首位獲此殊榮的亞洲人。翌年,勞教授獲國際環境土工學會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Environmental Geotechnology) 頒發“2005年方曉陽研究獎”,令她在科研上的超卓成就再一次得到肯定。
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系曹希仁教授獲委任為美國電機及電子工程師學會控制系統分會院士評審委員會主席。該系至今已有11位教授成為美國電機及電子工程師學會院士。而該系系主任Khaled Ben Letaief 教授則獲邀加入美國電機及電子工程師學會通訊分會董事會,協助處理該分會事務。
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的張黔教授是美國電機及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通訊分會“2005年亞太最佳青年研究員獎”得主,也是100位獲《麻省理工學院科技評論》頒授“2004年世界青年創新獎”(TR 100)的得獎者之一,她所獲得的獎項足以證明她在計算機科學界的成就。同系的林方真教授則獲頒“裘槎優秀科研者獎”,以表揚他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卓越研究成就。
香港科技大學擁有強盛的優秀師資隊伍、國際一流的先進實驗設施設備以及網絡全球化的學術圖書數據查詢系統。來自全球35個國家的430名教授,全部擁有博士學位,其中75%的博士學位來自世界一流研究型學府, 包括:哈佛、加州柏克利、普林斯頓、麻省理工、耶魯、斯坦福、康奈爾、哥倫比亞、劍橋、牛津、多倫多、英屬哥倫比亞、西安大略大學等。
為吸引培養國際人才,香港科技大學開辦的所有課程均以英語授課,并采用英文教材。在這個國際化的氛圍與創新的文化里,科大的畢業生將擁有國際化的視野、知識與技能,以及廣闊的發展前景。踏上新的里程,香港科技大學已開始籌辦一所新的綜合課程學院,為培養既有科技知識又具現代管理技能人才作積極準備,以更好地迎接21世紀全球化的挑戰。
來自內地的科大畢業生,部份選擇赴北美西歐著名大學深造;亦有不少留港工作,他們都深受香港及跨國企業歡迎。
高等研究院
立足成功的基礎與現有的優勢,香港科大力求進一步擴大在國際學術界的影響力。在朱經武校長的帶領下,香港科大于2005年訂下「十五年策略發展計劃」,以加強科大與國際并內地知名學術機構與高等院校的全面合作,繼續追求卓越,勇創新的高峰。而成立香港科技大學高等研究院,正是實施此一發展策略的核心項目。
香港科大高等研究院是一所以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為典范的研究中心。透過廣泛吸納來自全球華人與香港社會各界的捐款,積極吸引國際頂級科技大師與杰出專家學者來港,從而搭建一個世界級的知識交流與相互啟發的溝通平臺,成為亞太及大中華地區科研活動的樞紐與培養學術領袖的基地。同時,香港科大高等研究院亦將致力推動與區內社會經濟發展相關的基礎研究,催化創新科技工業以至社會與經濟更快速地發展,提高整個地區的長遠競爭力。
香港科大高等研究院目前已成功邀請11位諾貝爾得獎者及六位科研界重量級大師加入國際顧問委員會,當中包括楊振寧教授及李遠哲教授等,協助延攬國際頂尖學者成為科大高等研究院的核心成員。
成立至今,高等研究院總共舉辦了接近40場杰出講座及專題研討,邀請多位獲得國際殊榮的杰出學者主講,其中包括:
蜚聲國際、被譽為當今最具影響力的科學家Stephen Hawking教授 【史提芬霍金教授】
諾貝爾得主 【楊振寧教授、Aaron Ciechanover教授、David Gross教授、Alan G MacDiarmid教授、James Mirrlees教授、John Polanyi教授、Edward Prescott教授、K Barry Sharpless教授】
阿貝爾及菲爾茲得主 【Michael Francis Atiyah爵士 】
邵逸夫獎得主 【王曉東教授、Richard Taylor教授】
狄拉克章得主 【李雅達教授】
依照「十五年策略發展計劃」,香港科大致力在以下五個領域建立國際領導地位:
1 納米科技
2 生物科學及生物技術
3 電子學、無線通訊及資訊科技
4 環境及可持續發展
5 工商管理教育及研究
香港科技大學 |
等級:二本 位于港澳臺香港 關注人數:次 | |
類型:理工 性質:(公辦)普通本科 主管部門:香港特別行政區 |
- 10-19[高校新聞]中北大學朔州電力學院舉行揭牌儀式暨
- 09-27[高校新聞]燕山大學里仁學院學生在“2012瑞薩超
- 09-24[高校新聞]吉林農業科技學院隆重舉行2012級新生
- 09-21[高校新聞]【科研創新服務系列活動】惠州學院召
- 09-18[高校新聞]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實驗教學中心
- 09-15[高校新聞]皖西學院校領導教師節看望離退休老教
- 09-14[高校新聞]肇慶學院獲立5項粵教育科學“十二五
- 09-12[高校新聞]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2012年學生軍事
- [招生信息]香港科技大學專業錄取分數線(云南考生)
- [院校新聞]查看更多有關"香港科技大學"的新聞

香港科技大學創立于1991年,設有理、工、工商管理、及人文社會科學四個學院,共19個學系,學生人數8500。其中理、工、工商管理學院提供本科生及研究生課程;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則主要開辦研究生課程,同時為本科生提供通識教育,以利學生的全面發展。香港科技大學擁有強盛的優秀師資隊伍、國際...
香港科技大學概況更新日期:2017年05月06日
香港科技大學專業設置
香港科技大學的重點專業
香港科大與美國西北大學凱洛格(Kellogg)管理學院合辦的行政人員工商管理碩士(EMBA)課程,獲倫敦《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選為全球之冠;而科大的工商管理碩士(MBA)課程亦在英國經濟學人信息部(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全日制工商管理碩士課程排名榜獲評選為亞太第一;并在《金融時報》排名榜位列全球第17位,為有史以來排名最高的香港主辦課程。另外,香港科大在科技領域的教學和科研成就,在《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特刊》 (The Times Higher Education Supplement) 中排名全球第23位。
香港科技大學的錄取規則
申請人必須參加應屆國家統一高考,并通過本校的面試評核。本校錄取學生注重學術成績與面試表現,希望招收的學生不但考試成績優異,思想活躍,還具備領導才干,并勇于接受各類不同的挑戰。
面試的溝通工具為英語,以小組討論形式進行。老師著重觀察同學的心理素質,應對與溝通能力,對自身的了解,以及對各類不同事務的興趣、看法與見解。面試時,同學闡述理念觀點立場要言之有物,條理清晰,有邏輯性。在小組討論的互動中,展現自己,尊重他人。
香港科技大學現有師資力量
香港科技大學擁有強盛的優秀師資隊伍、國際一流的先進實驗設施設備以及網絡全球化的學術圖書資料查詢系統。來自全球24個國家的450多名教授, 全部擁有博士學位,其中75%的博士學位來自世界一流研究型學府,包括: 哈佛、加州伯克利、普林斯頓、麻省理工、耶魯、斯坦福、康奈爾、哥倫比亞、劍橋、牛津、多倫多、英屬哥倫比亞、西安大略大學等。他們多在歐美著名學府有豐富的教研經驗。
香港科技大學擁有強盛的優秀師資隊伍、國際一流的先進實驗設施設備以及網絡全球化的學術圖書數據查詢系統。來自全球35個國家的430名教授,全部擁有博士學位,其中75%的博士學位來自世界一流研究型學府,包括:哈佛、加州柏克利、普林斯頓、麻省理工、耶魯、斯坦福、康奈爾、哥倫比亞、劍橋、牛津、多倫多、英屬哥倫比亞、西安大略大學等。
生物化學系張明杰教授,于2007年獲頒中國科學界最高榮譽「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以表揚他的杰出研究成就。他成功闡釋腦細胞訊息傳遞的過程,為治療諸如中風之類的神經退化疾病的藥物開發,提供了研發基礎。目前醫學界尚未有治療中風的藥物。
化學系唐本忠教授及物理系湯子康教授因推動材料科學及納米技術基礎研究及應用的發展,表現卓越,于2007年獲頒裘槎基金會優秀科研者獎。
物理學系王寧教授獲華人物理學會頒授2006亞洲杰出成就獎。王教授于2000年在科大成功觀察到全球最細、直徑只有0.4納米的單壁納米碳管,為納米碳管的研究作出重大貢獻。這項研究成果被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推舉為當年全球十大科技成果之一。其后他與同僚湯子康教授共同發現納米碳管具超導性。
化學系韓利強教授(Prof. Richard Haynes)與德國著名的拜耳公司成功研制出高療效、低成本的抗瘧疾新藥青蒿砜,這項研究獲全球化學領域的權威學術期刊《應用化學》選為2006年3月20日的封面專題。
生物化學系主任葉玉如教授,于2004年3月榮獲有“女性諾貝爾獎”之稱的“L'OREAL·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杰出女科學家成就獎”,成為獲此殊榮的首位香港女科學家和第二位中國女科學家。
化學工程學系吳嘉名教授獲選為美國化學工程師學會院士。同系的陳澤強教授獲亞洲氣溶膠研究議會頒發“亞洲青年氣溶膠科學家獎”,以表揚他在研究熱電學和大氣氣溶膠的吸濕特性所作的突出貢獻。
土木工程學系主任張慕圣教授獲加拿大工程院及香港工程科學院選為院士,以嘉許他在土木工程學的成就。而同系的鄧漢忠教授則獲美國離岸能源中心選為“殿堂級技術拓荒者” 及被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選為最高榮譽的“榮譽會員”。該系吳宏偉教授于2003年榮獲「茅以升科學技術獎 --- 土力學及基礎工程青年獎」。該獎每兩年評選一次,以嘉許于土力學及基礎工程學科作出突出貢獻的年青科學工作者。2004年吳教授再獲選為以科學研究著稱的劍橋大學丘吉爾學院海外院士,令他的卓越成就再次得到肯定。同系的勞敏慈教授成功開發廢物限制屏障技術,贏得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ASCE)2004年度 “James Croes獎章”,為該獎自1912年成立以來第一位獲此獎項的華裔論文首席作者。翌年,勞教授獲國際環境土工學會頒發二零零五年方曉陽研究獎。2007年,ASCE再向勞教授頒發自1968年來第三次授予華人的Samuel Arnold Greeley Award,令她在科研上的超卓成就一再得到肯定。
李相崧教授、吳宏偉教授、鄧漢忠教授、王幼行教授及張利民教授同在土木工程學系從事巖土工程研究。他們于2001-2005年間,在四份權威學術期刊所發表的研究著作總量居世界榜首。吳宏偉教授所發表的研究著作數目更為同期之冠。而李相崧教授更因所發表的論文自1997年以來被全球學者引用次數最多而備受推崇。
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張黔教授是2006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海外及香港、澳門青年學者合作研究基金”獲資助者,和美國電機及電子工程師學會通訊分會“2005年亞太最佳青年研究員獎”得主,也是100位獲《麻省理工學院科技評論》頒授“2004年世界青年創新獎”(TR 100)的得獎者之一,她所獲得的獎項足以證明她在計算機科學界的成就。同系的林方真教授則獲頒“裘槎優秀科研者獎”,以表揚他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卓越研究成就。
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系曹希仁教授獲委任為美國電機及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控制系統分會院士評審委員會主席。該系至今已有11位教授成為美國電機及電子工程師學會院士。而該系系主任Khaled Ben Letaief 教授則獲邀加入美國電機及電子工程師學會通訊分會董事會,協助處理該分會事務。
工業工程及物流管理學系主任李忠義教授,其參與合撰的論文獲《工業工程師學會專刊》選為2005年度最佳論文。李教授在2006年更被工業工程師學會選為亞洲區副主席,足見其在工業工程學的領導地位。
科大高級制造研究所在工業工程及物流管理學系曾哲明教授的領導下,獲國際制造工程師學會頒授“LEAD獎項”,以表揚研究所在先進生產工程與工程管理方面的卓越教研成果。曾教授于2005年更獲普渡大學工業工程學系頒發“杰出工業工程師獎”,以彰表其在工業工程學上的成就。普渡大學工業工程學系是全球第二所歷史最悠久的工業工程學系。
領導香港室內空氣質量研究的機械工程學系趙汝恒教授,獲美國供熱、制冷及空氣調節工程師學會頒授“Ralph G Nevins生理及人類環境獎”。較早前,該系系主任余同希教授及李世瑋教授同獲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頒授院士資格,而余教授更同時榮膺英國機械工程師學會院士。
香港科技大學畢業生就業狀況
來自內地的香港科大畢業生,部份選擇赴北美西歐著名大學深造; 亦有不少留港工作,深受香港及跨國企業歡迎。
香港科技大學頒發的畢業證書在國際學術界獲得何種認可?
香港科大頒發的畢業證書在世界眾多知名學府之中獲得廣泛認可。商學院同時更獲得歐洲管理教育素質改進系統及美國工商管理學院國際協會認證;工學院的學位資格亦獲得美國、英國、加拿大、澳洲、新西蘭等國的工程界承認。自1998年香港科大開始招收內地本科生以來,其所培養的內地本科生中,已有相當部份同學于畢業后前往北美名校深造,其中包括大學如耶魯、普林斯頓、加大柏克利分校、賓夕凡尼亞、康奈爾、哥倫比亞、伊利諾依等。香港科大畢業的博士研究生,亦數十人獲得遍及美國、加拿大、英國、澳洲、新加坡等地的重要研究機構與大學聘用。
畢業后,內地學生是否可以留港工作?
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入境事務處的 “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內地本科生或研究生畢業后,如獲得香港本地公司/機構聘用,而其提供的薪酬福利條件大致與香港現行相關專業人士市場標準相近,即可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入境事務處的要求和安排申請在港就業。關于 “輸入內地人才計劃” 的相關資料,請瀏覽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入境事務處網頁:http://www.immd.gov.hk。
內地學生留港工作的前景如何?
自內地改革開放以來,香港已成為中外各類商家的必爭之地。數以千計的跨國公司在香港設立分行或辦公室,其中有接近一千家世界著名的公司更在香港成立地區總部,這些著名跨國公司來自美國、日本、英國、德國、法國、瑞士、荷蘭、澳洲及新加坡等地,從事金融、銀行、貿易、電訊、及保險等行業。
香港科技大學的收費標準
所需費用 學費 一般課程每學年港幣8萬元
“環球商業管理課程”和“科技及管理學雙學位課程”,第一年學費8萬元,第二年開始,費用每學年港幣10萬元 (學費8萬元另加課程附加費2萬元)
宿費、生活費及雜費 每學年約港幣5萬元
住宿安排 香港科技大學保證為所有非本地本科同學提供首兩學年的在校住宿。其后的住宿申請與分配,將會在全校本科學生中統一安排。大學鼓勵同學積極參加各類型課外活動,投入校園及宿舍生活;故此,同學參與課外活動的情況將會是第二學年之后宿位分配的重要考慮指標之一。同時,大學正在積極增加住校宿位數目,并會為有需要安排校園附近住宿的同學 ,提供有效協助。
香港科技大學在校生情況
全校學生約9,200人,研究生約占學生總數的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