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理工大學是一所以工學為主,理學、管理學、經濟學、文學等多學科交融發展的上海市屬重點大學,已有百余年辦學歷史。
學校辦學文脈源于1906年創辦的滬江大學和1907年創辦的德文醫工學堂,百年薪火相傳,獨樹一幟的優秀辦學傳統孕育了一大批愛國青年和志士仁人,滋養了一大批學術精英、工程專家和社會翹楚,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十余萬優秀專業人才,享有中國“制造業黃埔軍校”的美譽。
學校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光學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三大學科長期居于國內領先地位,學科領域的優勢與特色為全國公認。伴隨工程教育的時代發展與經濟社會的發展需求,學校積極培育建設新興交叉學科,進一步提升和發展了先進制造與高端裝備技術、生物醫學工程、光電儀器與電氣測試控制技術、微納制造與新材料、節能環保技術等前沿領域。2003年,學校抓住上海醫療器械高等專科學校和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劃歸上海理工大學管理的機遇,從文化產業和健康產業發展的需求出發,積極培育建設相關新興特色學科。
學校致力于培養學生有思想的頭腦、國際化的眼光,努力完善工程型、創新性、國際化辦學定位,積極推進新一輪創新發展與內涵建設,著力實現師資隊伍與學科建設、人才培養質量、學校事業發展動力三方面的突破,強化人才強校主戰略,做精品本科、爭一流學科、創百強大業,不斷提升學校的學術價值、行業影響和社會地位。學校設有18個學院、1個教學部,30個研究所,12個研究中心和4個研究院。現有53個本科專業; 5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2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個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動站;2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90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6個碩士專業學位種類;17個工程碩士專業學位領域。
學校現有專任教師1500余人,有中國工程院院士6人(含雙聘),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國家級教學名師、中組部“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千人計劃)入選者、“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等國家級各類專家40余人。
學校具有百年工科教育歷史,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是上海市首批卓越工程師教育試點學校。學校人才培養定位于培養面向先進制造領域的“卓越工程師”和制造增值服務領域的卓越工程背景人才。學校現有學生24000余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7700余人,研究生6300余人。2013年在校國際生1000余人。
學校建有國家重點學科、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大學科技園、“光學儀器”國家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和一大批省(市)部級學科創新研發平臺(基地)。學校擁有“經濟管理實驗中心”、“現代出版印刷實驗中心”和“能源動力工程實驗中心”三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擁有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基地、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國家級特色專業、國家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和上海市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等一大批人才培養平臺(基地)。
學校實施科技競爭力提升戰略,積極開展基礎研究,著力加強應用研究,承擔和參與多項“973”、“863”和國家重大儀器專項等國家級重點項目及省部級科研攻關項目。近年來,在Nature系列刊物上發表論文2篇,獲得“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1篇,提名2篇,獲得上海市優秀博士學位論文11篇,優秀碩士學位論文14篇。上海理工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和上海理工大學技術轉移中心在全國名列前茅。科技園區集聚了一大批以先進制造業為主的研發機構和企業,為產學研一體化發展搭建了平臺。
學校發揚中西合璧、海納百川的辦學傳統,是國內最早開辦國際合作辦學的高校之一。現與美國、英國、德國、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亞、愛爾蘭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余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關系,接受了近80個國家各類留學生1000余人。
學校秉持“信義勤愛,思學志遠”校訓,以培養具有學識抱負的合格公民為己任。學校依托上海市高校規模最大的優秀歷史建筑群,全力打造滬江國際文化園,提升學生國際視野,展現學校獨有的人文內涵和深厚的歷史底蘊。學校建有學生發展中心、工程訓練中心、體育活動中心和公共服務中心,全面拓展學生綜合素質,為學校人才培養提供優質保障和高效服務。
“十二五”期間,學校聚焦“先進制造科技創新與人才培養”內涵建設主題,緊扣“光機電集成與精密制造”、“能源動力裝備與綠色制造”、“制造增值服務與系統管理”三大方向,力爭把上海理工大學建設成為“卓越工程教育”的上海市屬旗艦高校,全國工程教育的示范高校,為建設國內一流理工科大學打下扎實基礎。(以上數據截至2013年12月31日)
![]() |
上海理工大學 |
等級:二本 位于上海上海市 關注人數:次 |
類型:理工 性質:(公辦)普通本科 主管部門:上海市教育委員會 院士:7位 博士點:37個 碩士點:112個 |
- 09-13[高校新聞]美術學院教師在深圳辦展獲好評
- 09-03[高校新聞]磨練意志 超越自我:附中2012級新生
- 08-31[高校新聞]86項成果獲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08-30[高校新聞]關于取消2010級崔皓然等18名學生《高
- 08-27[高校新聞]湖北民族學院2012年度國家自科基金項
- 08-21[高校新聞]學校緊急部署防臺工作
- 08-10[高校新聞]濱州學院學苑花園工地順利通過山東省
- 07-20[高校新聞]建筑學院“三下鄉”活動啟動 志愿者
- [招生信息]上海理工大學專業錄取分數線(黑龍江考生)
- [院校新聞]查看更多有關"上海理工大學"的新聞

上海理工大學坐落于上海市東北部、中環線和黃浦江之間,毗鄰復興島和共青森林公園。校園綠樹環抱,紅墻暉映,擁有上海高校規模最大的市級優秀歷史建筑群。位于楊浦區的軍工路校區,源于 1906 年創辦的滬江大學;位于徐匯區的復興路校區,源于 1907 年創辦的德文醫學堂。 1996 年 5 月,華東工業大學(原上海機械學院)與上海...
上海理工大學概況更新日期:2017年05月04日
上海理工大學專業設置
上海理工大學的重點專業
學校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光學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三大學科長期居于國內領先地位,學科領域的優勢與特色為全國公認。伴隨工程教育的時代發展與經濟社會的發展需求,學校積極培育建設新興交叉學科,進一步提升和發展了先進制造與高端裝備技術、生物醫學工程、光電儀器與電氣測試控制技術、微納制造與新材料、節能環保技術等前沿領域。2003年,學校抓住上海醫療器械高等專科學校和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劃歸上海理工大學管理的機遇,從文化產業和健康產業發展的需求出發,積極培育建設相關新興特色學科。
上海理工大學的錄取規則
1、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和身體健康狀況檢查合格,高考成績達到同批錄取控制分數線并符合我校提檔要求的考生,從高分到低分按志愿擇優錄取。
2、對達到錄取分數線的考生,在安排專業時,采用分數優先的原則,專業志愿間無級差分。(若個別省市有特殊規定,與當地省級招生主管部門協商后另行公布)。
3、對于同分考生,專業排序時按:外語成績、語文成績(文科考生)或者數學成績(理科考生)為序逐一比較安排。
4、學校承認各省市高考加分;部分享受學校優惠政策加分的考生投檔進校后,再按加分后的成績參與排序。
5、學校部分專業在上海市按大類招生、在外省市按大類或專業群招生(詳見專業介紹)。新生進校第二學年選擇具體專業。
6、藝術類專業錄取原則:
(1)報考上海理工大學藝術類專業的考生,其專業成績均采用當地省級統考成績。有關專業統考事宜請關注當地省級招辦公布的相關信息。
(2)專業成績、高考文化成績均應達到2014年當地報考藝術類本科專業錄取資格線以上。
(3)在投檔范圍內,錄取時以合成總分為錄取依據;根據德智體全面考核,從高分到低分擇優錄取。
合成總分=(專業統考滿分÷高考文化滿分)×高考文化投檔成績+專業統考成績
其中:專業統考滿分及高考文化滿分依據各省市實際情況,高考文化投檔成績不含校內加分。若當地省級招辦另有規定,以當地招辦規定為準。
(4)若我校在當地省市文理科均有藝術類招生計劃,我校實行文、理兼收,錄取時文理考生按合成總分統一排序錄取。
(5)在安排考生藝術類專業時,我校實行分數(合成總分)優先的原則,各專業志愿之間無級差分。
上海理工大學現有師資力量
學校現有專任教師1400余人,有中國工程院院士6人(含雙聘),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中組部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千人計劃)”入選者、“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級教學名師等國家級各類專家20余人。學校設有18個學院、1個教學部,30個研究所,12個研究中心和3個研究院。學校現有學生22700余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7000余人,研究生5600余人。2012年在校國際生1000余人。
上海理工大學畢業生就業狀況
上海理工大學歷來對學生的就業工作非常重視,學生就業工作是學校的“一把手工程”。學校開設的專業都具有很強的社會適應性,根據社會需求,學校積極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同時,學校還在各年級開設《職業發展教育》課程,著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意識和職業素質,使他們能夠更加從容地面對擇業競爭。
學校每年都舉辦大型的“就業供需見面會”和近百場用人單位專場招聘會。“上海理工大學就業信息服務網”為用人單位和學生提供服務,年登錄量達數十萬人次。同時,學校還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職業咨詢和就業服務。近年來我校畢業生的就業率均在96%以上,畢業生就業初期薪資逐年上升。
由于我校的專業設置適應性強,我校畢業生就業單位涵蓋了國有大中型企業、事業單位、金融機構、中外合資企業以及其它的單位等。比如,近幾年,接受我校部分畢業生就業單位有: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上海市建工(集團)總公司、上海寶鋼(集團)總公司、上海電氣(集團)總公司、上海煙草(集團)總公司、上海交通運輸(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上海市電力公司、中國電信集團上海市電信公司、各類中資銀行、各類外資銀行與會計師事務所、上海市政府各委辦局、中國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地鐵運營有限公司、上海隧道股份有限公司、大金(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歐姆龍(上海)有限公司、松下電器(中國)有限公司、霍尼韋爾(中國)有限公司等。
上海理工大學的收費標準
學費標準
一般專業每生每學年最高不超過5000元 (滬價行(2000)第120號)
工商管理(中英合作)專業每生每學年最高不超過28000元 (滬教委財(2011)26號)
其他中外合作專業每生每學年最高不超過15000元 (滬教委財(2005)34號)
藝術類專業每生每學年最高不超過10000元 (滬價行(2000)第120號)
住宿費標準
每生每學年最高不超過1200元。[滬價費(2003)56號]、[滬財預(2003)93號] 、[滬教委財(2012)118號])
上海理工大學在校生情況
在校本科生13158人,在校研究生178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