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醫科大學為安徽省省屬重點大學。前身是1926年5月創辦于上海的私立東南醫學院。1949年底響應中共中央華東局“面向農村,走向內地”的號召,內遷安徽省,成為安徽省第一所高等醫科院校。1952 年改名為安徽醫學院。1996年6月經國家教委批準,更名為安徽醫科大學。學校位于安徽省會合肥市,校園環境優美,交通便利。
學校的辦學定位是建設高水平醫科大學。學校將現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為學校前身東南醫學院師生的題詞“好學力行,造就良醫”確立為校訓,弘揚“愛國愛民,獻身人類健康”的光榮傳統,秉承“興國、奉獻、仁愛”的育人理念,倡導踐行“求真、求精、求新”的校風學風。
學校現有基礎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口腔醫學院(安徽省口腔醫院)、衛生管理學院、生命科學院學院、護理學院、藥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國際教育學院、公共基礎學院、研究生學院、成人教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臨床醫學院、第一臨床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第二臨床學院(第二附屬醫院)、巢湖臨床學院(附屬巢湖醫院)、第四臨床學院(第四附屬醫院)、醫學檢驗系、醫學影像系、麻醉學系、醫學心理學系、醫學美容系等直屬教學機構。
學校擁有5所直屬附屬醫院(第一附屬醫院、第二附屬醫院、第四附屬醫院、附屬巢湖醫院、附屬口腔醫院——安徽省口腔醫院),6所非直屬附屬醫院(附屬省立醫院、第三附屬醫院——合肥市第一人民醫院、附屬合肥醫院——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附屬安慶醫院——安慶市立醫院、附屬六安醫院——六安市人民醫院、附屬宿州醫院——宿州市立醫院),與合肥市共建附屬阜陽醫院。學校堅持開放、合作、共贏的方針,與軍事醫學科學院、清華大學、中科院合肥物質研究院、香港大學等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并在解放軍北京軍區總醫院、空軍總醫院、海軍總醫院、武警總醫院、解放軍306醫院、解放軍307醫院、新疆自治區人民醫院等建立臨床學院,目前臨床學院達50余所,各專業實踐教學基地100余所,分布于安徽省各地市及北京、上海、江蘇、山東、浙江、廣東、福建、新疆等省市區。
學校設有臨床醫學(七年制)、臨床醫學(五年制)、口腔醫學、預防醫學、生物技術、護理學、公共事業管理、藥學、中藥學、醫事法學、食品質量與安全、臨床藥學、生物醫學工程等24個本科專業。擁有臨床醫學、藥學2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共26個博士學位授權學科點,擁有臨床醫學博士專業學位授予權,有10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74個碩士學位授權學科點。建立了藥學、臨床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3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皮膚病與性病學為國家重點學科,中藥藥理學、中醫腫瘤病學為國家中醫藥重點學科,有12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 19個省級重點學科,42個省級臨床醫學重點學科和重點扶持學科;建有1個科技部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3個中央(財政部)與地方共建實驗室,25個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科技公共服務平臺、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是國家藥品臨床研究基地。有1個教育部科技創新團隊,2個安徽省科技創新團隊,3個安徽省“115”科技產業創新團隊。躋身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提升工程” ,是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承擔高校。《流行病學》、《臨床藥理學》是國家級精品課程,預防醫學、藥學、臨床醫學、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是國家級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臨床藥理學教學團隊為國家級教學團隊,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實驗教學中心獲批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啟動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2個項目躋身國家級試點。1名教授入選“萬人計劃”第一批教學名師。1門課程入選教育部來華留學英語授課品牌課程。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一項。
在職教職工3733人,專任教師隊伍中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占88.72%,博士生導師178人,碩士生導師1356人,現有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新世紀優秀人才”,教育部骨干教師,衛生部、人事部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全國首批青年拔尖人才,“百人計劃”,“皖江學者”特聘教授,高校領軍人才等30人次。高校高端人才引進團隊1個,省部級創新團隊6個。有16人次在國際學術組織和SCI源期刊任職,6人次擔任國家“十一五”、“十二五”規劃教材主編。3人擔任國家級專科學會主委,1人在亞洲學術組織擔任主席,9人入選教育部高校醫藥學科指導委員會專家。10多人獲得全國、全省模范教師、優秀教師光榮稱號。
在校生共18700余人,其中研究生3160余人,留學生250余人。近5年來,學校共承擔“863”、“97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420余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數近年來保持安徽省屬高校領先地位。研究成果分別入選2010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和2012年度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高校自然科學技術獎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一等獎一項、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三項、中華醫學科技獎醫學科普獎和衛生管理獎各1項。先后以責任作者單位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自然遺傳學》等國際著名SCI刊物發表多篇高水平研究論文,在復雜疾病易感基因研究上居國內領先水平。
學校成立了臨床藥理、皮膚病、衛生事業管理等65個省、校級研究所。編輯出版的國家級及面向全國發行的期刊有《安徽醫科大學學報》、《中國藥理學通報》、《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中華疾病控制雜志》等15種。學校藏書86萬余冊,中外文印刷期刊及網絡電子版期刊30余萬冊,為全國生物醫學文獻資源共享網絡安徽省級中心館。
學校同德國、澳大利亞、瑞典、美國、加拿大、日本、韓國以及臺灣、香港地區的高等院校開展了密切的交流,雙方互派專家學者、互派學生、相互交流信息資料、共同開展科研合作。
安徽醫科大學 |
等級:二本 位于安徽合肥 關注人數:次 | |
類型:醫藥 性質:(公辦)普通本科 主管部門:安徽省教育廳 國家重點學科:12個 院士:1位 博士點:26個 碩士點:74個 |
- 09-14[高校新聞]煙臺大學文經學院志愿者服務煙臺國際
- 09-03[高校新聞]臺州學院“三會”代表、委員提案得到
- 08-30[高校新聞]惠州學院科研處組隊赴惠東縣科技局、
- 08-29[高校新聞]北京城市學院師生參加“印象•
- 08-27[高校新聞]市政府系統機關公文大賽在濰坊學院舉
- 08-25[高校新聞]后勤集團召開餐廳班組選招會
- 08-22[高校新聞]瀟湘學院2012年暑期“三下鄉”社會實
- 08-10[高校新聞]魯東大學舉辦2012年煙臺市初中骨干班
- [招生信息]安徽醫科大學專業錄取分數線(黑龍江考生)
- [院校新聞]查看更多有關"安徽醫科大學"的新聞

安徽醫科大學前身是創辦于1926年5月的上海東南醫學院。1949年底響應中共中央華東局“面向農村,走向內地”的號召,內遷安徽省懷遠縣,成為安徽省第一所高等醫科院校。1952 年遷至省會合肥市現址,改名為安徽醫學院。1996年6月經國家教委批準,更名為安徽醫科大學。學校占地72.173萬平方米,建筑總面積約70.586萬平方米。b...
安徽醫科大學概況更新日期:2017年05月05日
安徽醫科大學專業設置
安徽醫科大學的重點專業
擁有8個博士科學學位授權學科(藥理學、皮膚病與性病學、老年醫學、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免疫學、內科學、神經病學、兒少衛生與婦幼保健學),1個臨床醫學博士專業學位授予點、5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學科、64個碩士學位授權學科。建立了藥學、臨床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3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擁有皮膚病與性病學國家重點學科和19個省級重點學科;27個省級臨床醫學重點學科和重點扶持學科;建有2個教育部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13個中央(財政部)與地方共建實驗室,19個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科技公共服務平臺),是國家藥品臨床研究基地。有2個安徽省科技創新團隊,1個安徽省“115”科技產業創新團隊。《流行病學》、《臨床藥理學》課程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預防醫學、藥學、臨床醫學專業獲批為國家級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臨床藥理學教學團隊被評為國家級教學團隊。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一項。
安徽醫科大學的錄取規則
1.按照教育部頒布的最新文件和各省級招生主管部門有關招生工作的文件精神執行,實施招生工作“陽光工程”。2.以公平、公正、公開、擇優原則,以考生高考成績為依據,從高分到低分,德、智、體、美全面衡量,擇優錄取。3.享受加分政策的考生按教育部及考生所在省(市、自治區)招生主管部門的規定加分進檔。4.實行平行志愿的省份,按各省份平行志愿投檔原則錄取。未實行平行志愿的省份,嚴格按照考生報考學校志愿先后錄取。即先錄取第一志愿考生,如第一志愿不滿時,再考慮第二志愿考生,以此類推。5.我校錄取按“分數優先”的方式進行錄取。對所報專業均不能滿足且服從專業調劑的考生,可隨機調劑至錄取計劃未滿的專業。總分(含加分)相同的情況下,優先錄取英語成績較高的考生。6.省級招生主管部門對學業水平測試、選測科目、必測科目等有報考等級要求的,按各省級招生主管部門公布的有關報考等級要求執行。7.考慮到我校外語教學資源的配置情況和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及以后就業,建議非英語語種考生不要報考我校。8.高考成績要求:考生各科目成績一般要求達到及格線,不要求加試其他科目。9.考生健康要求:以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中關于醫學類學生體檢的要求為依據。對色盲、色弱的考生,我校將不予錄取。10.我校各專業不受男女生比例限制。11.招生計劃以各省級招生主管部門公布為準,各有關專業的專業方向詳見各省級招生主管部門公布的報考指南及我校招生網,請考生報考我校時務必注意自己報考專業的備注。
安徽醫科大學現有師資力量
在職教職工3733人,專任教師隊伍中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占88.72%,博士生導師178人,碩士生導師1356人,現有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新世紀優秀人才”,教育部骨干教師,衛生部、人事部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全國首批青年拔尖人才,“百人計劃”,“皖江學者”特聘教授,高校領軍人才等30人次。高校高端人才引進團隊1個,省部級創新團隊6個。有16人次在國際學術組織和SCI源期刊任職,6人次擔任國家“十一五”、“十二五”規劃教材主編。3人擔任國家級專科學會主委,1人在亞洲學術組織擔任主席,9人入選教育部高校醫藥學科指導委員會專家。10多人獲得全國、全省模范教師、優秀教師光榮稱號。
安徽醫科大學畢業生就業狀況
2007—2009年,我校畢業生就業率分別是96.76%、97.32%、93.52%。
2004--2006年,我校連續三年被安徽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委員會評為安徽省就業工作先進集體,2007--2009年,連續三年被評為安徽省就業工作標兵單位,2009年被安徽省政府評為安徽省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
安徽醫科大學的收費標準
七、學費標準:按照安徽省物價局、安徽省財政廳和安徽省教育廳核準的標準執行。收費標準如有變更,以安徽省物價部門核準的最新收費標準執行。
安徽醫科大學在校生情況
在校生共18700余人,其中研究生3160余人,留學生25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