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學(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坐落于北京學府林立的海淀區,南鄰國家圖書館,北依中關村科技園,校園環境典雅,古樸幽美,人文氛圍濃郁,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
中央民族大學的前身是1941年9月中國共產黨在延安創辦的民族學院。1951年6月,中央民族學院在北京正式成立,烏蘭夫任首任院長。1993年11月,更名為中央民族大學。現任校黨委書記鄂義太教授、校長陳理教授。
黨和國家歷屆領導集體始終關心和重視中央民族大學的建設和發展。建校初至1966年,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后14次接見學校師生代表。改革開放以后,鄧小平3次接見師生代表。1993年學校更名為中央民族大學時,國家主席江澤民同志為學校題寫了新校名。2001年6月,學校50周年校慶之際,國務院總理朱镕基同志到校視察,并代表中央政府提出了“把中央民族大學建成世界一流的民族大學”的奮斗目標。同年,胡錦濤、李嵐清等國家領導人親自審批了國家民委、教育部、國家計委、財政部四部委聯合上報的《關于進一步辦好中央民族大學的請示》。2002年6月,國家民委、教育部、北京市人民政府簽署了《關于重點共建中央民族大學的協議》。在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下,學校1978年被批準為國家重點大學,1999年、2004年先后進入“211工程”和“985工程”國家重點建設大學行列。
學校現有23個學院,有覆蓋10個學科門類的55個本科專業、5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9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162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國家級重點學科3個、省部級重點學科一級2個、二級13個,2個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1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3個國家“985工程”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
學校建校之初,一批學界名流,如潘光旦、吳文藻、費孝通、翁獨健、吳澤霖、馮家昇、楊成志、林耀華、傅樂煥、于道泉、聞宥、馬學良、王鍾翰等到校任教,成為學校教學科研和學科建設的重要奠基人。學校現有教職工總數為1991人,其中專任教師1083人,專任教師中教授、副教授628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58%。他們當中有戴慶廈、王堯、張公瑾、牟鐘鑒、胡振華、施正一、劉秉江、馬躍、靡若如、李魁正、楊圣敏、金炳鎬、薛達元等知名專家學者,還有不斷涌現的諸多中青年新秀,已漸成學界翹楚。另外,學校還常年聘有60多名外籍專家任教。學校目前有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領導小組學科評議組、全國地方志領導小組、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中央新疆工作協調小組、上海合作組織中方教育咨詢機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等國家學科規劃和評審機構成員18人,雙聘院士2人,長江學者1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9人,國家教學名師2人,北京市教學名師1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46人,國家民委突出貢獻專家10人,學科帶頭人、學術帶頭人96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13人。學校與29個國家和地區的102所大學和科研機構建立了交流合作關系,每年都有一批在相關學科領域有重要影響的著名學者來校訪問講學、交流。
學校面向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和臺港澳地區招生,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5823人,其中本科生11261人,碩士、博士研究生4000多人,少數民族預科生482人;本科生(含預科生)中,少數民族學生比例為55.6%。學校是“中國政府獎學金”留學生接收學校,有來自40個國家的811名留學生在校學習。建校以來,學校為國家輸送了10萬余名各民族畢業生。其中有知名專家學者近千名,少數民族省部級領導干部近百名,地廳級領導干部近千名,縣處級領導干部萬余名,他們在不同的崗位上為國家的民族團結與發展事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中央民族大學已成為培養少數民族杰出人才和民族團結表率的搖籃。
學校現占地面積為37.8萬平方米,另規劃新校區占地面積81萬平方米。校園建筑面積58.3萬平方米,教學行政用房20余萬平方米,資產總值20.3億元。擁有各類圖書和電子圖書300萬余冊,民族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圖書文獻資料藏量居國內高校前列。學校出版社是全國民族學科教材和著作的出版基地,《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和《民族教育研究》是面向國內外發行的全國核心期刊。民族博物館藏有3萬余件珍貴的民族文物,已經成為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和教學實踐基地。
目前,全校師生員工正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要求和民族團結與發展事業的需要,緊緊圍繞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科研創新能力兩大主題,實施特色興校、質量立校和人才強校三大戰略,堅定不移地走質量第一、內涵為主、可持續發展的辦學之路,朝著建成特色鮮明、國際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世界一流民族大學目標邁進。
(以上數據截至2012年12月)
![]() |
中央民族大學 |
等級:一本 位于北京北京市 關注人數:次 |
類型:民族 性質:(公辦)普通本科 211工程、985工程 主管部門: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 國家重點學科:27個 院士:2位 博士點:25個 碩士點:66個 |
- 09-14[高校新聞]2012年“愛華獎”助教獎等獎項評選揭
- 08-31[高校新聞]英國埃克塞特大學朱艷秋博士來湖北民
- 08-29[高校新聞]第三屆水產食品貯藏加工與質量安全控
- 08-24[高校新聞]重慶工商大學出席“2012年中國區域經
- 08-22[高校新聞]管理學院學生獲全國高校、職校大學生
- 08-21[高校新聞]校領導率團赴重慶科技學院考察交流
- 08-17[高校新聞]【圖片新聞】“脫胎換骨”中的南藝校
- 07-27[高校新聞]生命、醫化兩學院學生喜遷椒江校區
- [招生信息]2013年中央民族大學錄取分數線(官方數據)
- [院校新聞]查看更多有關"中央民族大學"的新聞

中央民族大學是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直屬的綜合性重點大學,是全國唯一進入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設的民族高等院校,在我國高等教育體系和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學校前身是1941年9月成立的延安民族學院。 1951年6月,中央民族學院在北京正式成立,烏蘭夫任首任院長。1993年11月,更名為中央民族大學...
中央民族大學概況更新日期:2017年05月06日
中央民族大學專業設置
中央民族大學的重點專業
學校的民族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等學科具有雄厚的實力和特色優勢,不僅在全國居于領先地位,而且具有較大的國際影響。民族史、宗教學、中國少數民族經濟、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中國少數民族藝術、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生態學等學科也得到快速發展并具有廣闊的前景。
中央民族大學的錄取規則
第四章錄取規則
第十五條:學校在平行投檔省份按測算情況進行調檔,進入調檔線的考生如服從專業調劑、體檢不受限則不退檔;在非平行投檔省份調檔比例為120%,對于調檔線內的少數民族預退檔考生,學校酌情使用預留計劃順延錄取。
第十六條:在非平行投檔省份學校優先錄取第一志愿考生,計劃未完成時,錄取非第一志愿且服從專業調劑的考生。在平行投檔省份未完成計劃時,征集志愿錄取。若非一志愿考生或征集志愿考生其分數高于我校在該省區所錄第一志愿考分最高者,還可滿足其專業志愿。
第十七條:對投檔考生按“分數優先”方式錄取,即按照投檔總分高低排隊,根據考生專業志愿填報順序擇優錄取,不設專業級差。同等分數及民族條件下,專業相關科目成績高者優先錄取。考生所填報的專業志愿都無法滿足時,若服從專業調劑,則根據考生成績調劑到其他專業錄取,若不服從專業調劑,作退檔處理。對內蒙考生,按“志愿清”方式錄取。
第十八條:江蘇省進檔考生的學業水平選修科目測試等級須達2B以上,進檔后以先分數后等級的原則擇優錄取。
第十九條:我校錄取專業時原則上認可各省級教委或高招辦有關加/降分和優先錄取的政策。按教育部有關文件規定,同一考生符合多項加分投檔條件的,只取其中最高項分值;加分、降分的最大分值不超過20分。
第二十條:關于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各專業方向的錄取: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哈語零起點班)只招收填報了該專業志愿的各族漢語答卷考生,學制五年,免學費,畢業時有50%的畢業生符合條件可保送研究生。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朝文/中韓經貿翻譯/蒙文/蒙漢雙語/維語/哈語/藏語/漢藏翻譯)專業各方向只招收填報了該專業志愿的高考加試相應民族語或使用相應民族語答卷的考生。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語言學/民族文學與文獻)專業方向有10名計劃用于四川、貴州、云南、廣西、海南五省市提前加試民族語方式錄取,其余計劃正常錄取。
第二十一條:法學(藏語基地班)和新聞學(藏語基地班)招收藏語答卷的民考民考生。
第二十二條:信息與計算科學(藏語實驗班)和工學類(藏語實驗班)只招收高考藏文加試合格的考生。
第二十三條:“非西藏生源定向西藏就業”招生計劃為國家指令性計劃,計劃省份的考生可自愿填報。錄取時,我校只在填報了定向西藏就業專業志愿,且投檔分數不低于我校當地調檔分數線下40分的考生中擇優錄取。被錄取到定向西藏就業專業的考生,必須在入學時與學校、西藏人事廳簽訂定向就業協議。對拒簽協議的已錄取學生,我校將取消其錄取資格。錄取到定向西藏就業專業的考生,入學以后不得申請轉專業,畢業時由西藏人事廳安排就業,不能推薦或報考研究生。
第二十四條:內地西藏班、新疆高中班等招生類型的招生、培養及就業按照教育部的相關規定執行。
第二十五條:面向農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按照教育部(教學【2014】2號)文件執行。
第二十六條:少數民族預科錄取時,根據考生志愿從高分到低分擇優錄取。但降分不得低于我校當年在其省區本科最低錄取線下80分(不含民族照顧分)。
第二十七條:凡符合報名條件、有意報考我校體育教育專業的考生必須參加所在省(市、自治區)招生主管部門組織的體育專項測試,成績合格方可填報我校體育教育專業。在考生專業考試成績合格,文化考試成績達到生源所在地省級招辦劃定的體育類重點(第一批)本科錄取控制分數線的情況下,德、智、體全面考核,以體育成績排序(省級招辦有單獨要求的除外),擇優錄取。
第二十八條:部分院系按專業大類招生。學生入學后施行寬口徑培養模式,一年至兩年后學生將根據人才市場需求、入學成績、本人志愿和在校學習成績進入不同的專業培養。
第二十九條:港澳臺考生報考我校的,需參加普通高校聯合招收華僑、港澳地區及臺灣省學生考試。學校根據其考試成績,實行單獨排隊、擇優錄取。
臺灣學測成績達頂標級和前標級學生錄取方法按教育部規定執行。
中央民族大學現有師資力量
學校擁有一支高素質、高水平、民族成分眾多的師資隊伍。建校之初,一批學界名流,如潘光旦、吳文藻、費孝通、翁獨健、吳澤霖、馮家昇、楊成志、林耀華、傅樂煥、于道泉、聞宥、馬學良、王鍾翰等到校任教。學校現有教職工總數為2014人,其中專任教師1040人,專任教師中具有高級職稱的510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49.0%;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371人,碩士學位300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 64.5%。他們當中有王鍾翰、戴慶廈、王堯、耿世民、張公瑾、牟鐘鑒、胡振華、施正一、劉秉江、馬躍、李魁正、楊圣敏、金炳鎬、薛達元等著名學者,還有不斷涌現的諸多中青年新秀,已漸成學界翹楚。學校目前有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領導小組學科評議組、全國地方志領導小組、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中央新疆工作協調小組、上海合作組織中方教育咨詢機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等國家學科規劃和評審機構成員18人,雙聘院士2人,國家教學名師2人、北京市教學名師8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4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13人,國家民委突出貢獻專家6人,學校特聘教授1人,學科帶頭人、學術帶頭人和教學帶頭人近百人。他們具有良好的治學精神和學術風范,在教書育人和學術研究上成就卓著。
中央民族大學畢業生就業狀況
建校50多年來,學校為國家輸送了大批各民族畢業生,他們大多數已成為民族地區各條戰線的骨干。其中有知名專家學者近千名,少數民族省部級領導干部近百名,地廳級領導干部近千名,縣處級領導干部萬余名,他們在不同的崗位上為國家的民族團結與發展事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中央民族大學的收費標準
第三十條:我校學費標準按當年北京市物價局審批標準執行。
文史類各專業5000~6000元/年不等;理工類各專業5300元/年;藝術類各專業8000~10000元/年;預科班4800元/年。
部分專業免收學費:民族語類專業(不含“中韓經貿翻譯”、“蒙漢雙語”、“漢藏翻譯”方向)、非西藏生源定向西藏就業專業。
中央民族大學在校生情況
學校面向全國招生,現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1305人,碩士、博士研究生3225人,少數民族預科生516人,本科生(含預科生)來自55個少數民族的學生占5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