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大學坐落于經濟發達、人文薈萃的江南歷史文化名城——江蘇省常州市。學校始建于1978年,原名為南京化工學院無錫分院、常州分院,是一所在我國改革開放之初創辦的省屬全日制本科院校。1981年經國務院批準,正式定名為江蘇化工學院。1984年實行江蘇省人民政府和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聯合辦學機制,1992年正式成為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原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管理的部屬院校,并更名為江蘇石油化工學院。2000年起,學校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江蘇省管理為主的管理體制,2002年更名為江蘇工業學院。2010年,經教育部批準正式更名為常州大學。2011年,江蘇省人民政府與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成功簽署共建常州大學協議。歷經三十五年的建設和發展,學校成為一所以工學、理學、管理學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具有以“產學研”結合為鮮明特色的普通高等院校。
學,F有全日制在校生20000余人(其中,研究生1500多人),成人教育學生8000多人,設立14個二級學院以及繼續教育學院、懷德學院。2003年以來先后取得博士人才培養項目、碩士學位授予權、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以及同等學力人員申請碩士學位授權單位,現有1個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博士點,10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39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5個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有62個本科專業,涵蓋工學、理學、管理學、經濟學、文學、法學、藝術學、醫學、農學以及教育學等十大學科門類。有1個省優勢學科,2個部重點學科,5個一級學科省重點(培育)學科, 4個省優秀科技創新團隊,4個省重點實驗室,10個省級工程中心。有3個國家級特色專業,2個省級品牌專業,7個省級特色專業,7個省級重點專業,16門省級精品(優秀)課程,1個國家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部國家級精品教材,11部省級精品教材,1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個省級優秀教學團隊,14項省級以上高等教學成果獎。2006年,學校順利通過教育部組織的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并獲得優秀。
學校擁有一支開拓創新、樂于奉獻的教職工隊伍,F有教職工1500人,其中,專任教師達1000人,高級專業技術職務460人(其中,教授超過160人),碩士及以上學位超過830人(其中,博士學位330人)。1人獲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人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為國家“千人計劃”專家人選,3人為教育部高等學校本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2人為全國高等學校安全工程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26人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人獲“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范”和“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有“省特聘教授”1人,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中青年科技領軍人才3人,省“雙創”人才2人,省中青年科學技術帶頭人20人,省“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17人。在《中國大學評價》中,2013年教師學術水平列全國本科院校第166位。學校連續四次被評為“江蘇省師資隊伍建設先進高!焙汀敖K省教育人才工作先進單位”。
學校學科發展態勢良好,科研實力增勢強勁。2012年,科研經費到款超過1.5億元,同時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2項、國家社科基金4項。2006年以來,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研成果獎60多項。專利申請量進入全國高校百強,2012年申請專利927項,授權發明專利數達到151項。據省教育廳統計,學校絕大多數科技指標在省內128所高校中排名在前10%。學校被省政府評為“十一五”獲重大科技成果獎勵成績顯著高校,三次被評為“省科技工作先進高校”,同時被評為“2008—2009年全國知識產權維權援助優秀合作單位”。學校技術轉移中心入選科技部國家級技術轉移示范機構,成為首個國家級平臺;“光伏科學與工程協同創新中心”成為首批省高校協同創新中心。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重視對外交流與合作,先后獲得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和省級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基地。以中外合作、學術交流以及科研合作為重點,積極推進國際化人才培養戰略,先后與加拿大圣西維爾大學(St. Francis Xavier University)和愛爾蘭國立大學梅努斯(National University of Ireland Maynooth)等高校開展合作辦學,與美國、日本、俄羅斯、芬蘭、瑞典、英國以及西班牙等國家知名大學建立了交流與合作。同時,學校積極為國家支柱產業、地方經濟建設及社會發展服務,與各級地方政府、各類企業等建立了全面合作關系。
學;A設施齊全,辦學條件優越。設有武進校區和白云校區,占地面積1500畝,擁有建筑面積超過50萬㎡。學校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達到2.6億元,紙質圖書136萬冊,并與進駐常州科教城的數百家知名大學、大院、大所的研究機構為鄰,極大地提升了學校的辦學質量和科研水平。
在三十五年的辦學歷程中,學校以“責任”為校訓,形成了“勇擔責任,追求卓越”的學校精神。同時,學校得益于江蘇省、常州市政府以及我國三大石油公司等單位的大力支持以及深厚地方文化底蘊的孕育,夯實了教育教學的基礎,至今已為國家培養了40000余名具有“大工程觀導向的高等工程教育新模式”辦學特色的各類專業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為我國石油化工行業和地方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近年來,學校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斷地提升。學校榮獲“省高校校風建設優秀單位”、“省文明單位”、“省文明學!薄ⅰ笆「咝K枷胝谓逃ぷ飨冗M集體”、“省教育紀檢監察先進集體”、“省和諧校園”、“省平安校園”以及“常州市文明單位標兵”稱號,并多次榮獲全國和江蘇省暑期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學校還被授予“全國綠化400佳單位”和“江蘇省花園式校園”稱號。
二○一三年三月
常州大學 |
等級:二本 位于江蘇常州 關注人數:次 | |
類型:理工 性質:(公辦)普通本科 主管部門:江蘇省教育廳 博士點:1個 碩士點:49個 |
- 10-18[高校新聞]校慶專題:園林學院志愿者熱情接待校
- 09-28[高校新聞]河內大學留學生開班 人數達上學年兩
- 09-25[高校新聞]【開學典禮】中國工程院院士與華中科
- 09-22[高校新聞]師生同看《上大學》第四場
- 09-17[高校新聞]湖南省合格心理咨詢室建設項目專家組
- 09-15[高校新聞]湘潭汽車站迎新點:“從現在起我們是
- 09-13[高校新聞]“從現代出發”當代藝術展 15位油畫
- 09-12[高校新聞]本網評論:傳統永在 師道長存
- [招生信息]常州大學專業錄取分數線(黑龍江考生)
- [院校新聞]查看更多有關"常州大學"的新聞

常州大學坐落于經濟發達、人文薈萃的江南歷史文化名城——江蘇省常州市。學校始建于1978年,原名為南京化工學院無錫分院、常州分院,是一所在我國改革開放之初創辦的省屬全日制本科院校。1981年經國務院批準,正式定名為江蘇化工學院。1984年實行江蘇省人民政府和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聯合辦學...
常州大學概況更新日期:2017年05月08日
常州大學專業設置
常州大學的重點專業
化學工程與工藝1個國家級特色專業,應用化學、高分子材料與工程2個省級品牌專業,化學工程與工藝、油氣儲運工程、過程裝備與控制、制藥工程4個省級特色專業。
常州大學的錄取規則
六、錄取規則
1、堅持公平競爭、公正選拔,綜合評價、擇優錄取的原則對考生實施錄取工作。
2、學校調檔比例根據招生錄取政策及生源報考情況,由我校招生領導小組集體研究確定。
3、普通類錄取規則:對進檔考生的專業安排執行“分數優先,遵循志愿”的原則(在內蒙古自治區實行“分數清”錄取規則),即對進檔考生按投檔分從高到低排序,再按專業志愿先后進行錄取,當投檔分相同時文科考生語文分數高者優先、理科考生數學分數高者優先,以上條件都相同的考生英語分數高者優先。
4、我校在江蘇普通本科錄取的選修科目測試等級要求為BB(含)以上,中外合作項目本科錄取的選修科目測試等級要求為1B1C(含)以上,必修科目測試等級必須達到4C1合格。對進檔考生按“先分數后等級”的原則錄取,即對進檔考生按投檔成績從高到低排序,投檔成績相同時,學業水平選測科目等級高者優先排序,后按專業志愿先后進行錄取;如在排序中學業水平選測科目等級仍相同,文科考生語文分數高者優先、理科考生數學分數高者優先,以上條件都相同的考生英語分數高者優先排序。藝術類和體育類專業對學業水平測試等級要求為“4C”,即必測科目至少四門達到C級(含)以上,錄取規則按下面第5、第6條執行。
5、藝術類錄取規則:對文化成績和專業成績均達所在省藝術類本科最低控制分數線的進檔考生,錄取時按總分(專業成績加文化成績)從高到低排序,按專業志愿先后進行錄取(我校組織藝術類?嫉氖》荩忌鷮I成績按我校校考合格成績計算),總分相同時,專業成績高者優先錄取。
6、體育類錄取規則:對文化成績和專業成績均達所在省體育類本科最低控制分數線的進檔考生,錄取時按專業成績從高分到低分擇優錄取,專業成績相同時,文化成績高者優先錄取。
常州大學現有師資力量
學校擁有一支開拓創新、樂于奉獻的教職工隊伍,F有教職工1400多人,其中,專任教師950多人,高級專業技術職務455人(其中,教授150多人),碩士及以上學位近800人(其中,博士學位300人)。1人獲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人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3人為教育部高等學校本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2人為全國高等學校安全工程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1人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人獲“江蘇特聘教授”;2人獲“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范”和“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有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中青年科技領軍人才3人、中青年科學技術帶頭人20人、江蘇省“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17人。學校連續三次被評為“江蘇省師資隊伍建設先進高!。
常州大學畢業生就業狀況
學校以“大工程觀”教育理念為指導,著力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實踐能力、綜合知識、系統思維、協作品質和創新精神,重視各專業的基礎理論和實踐環節的教學,大力加強基本技能的訓練和綜合能力的開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建校以來,已為國家輸送了3萬名各類優秀專門人才,畢業生受到用人單位廣泛好評,畢業生就業率在江蘇省名列前茅,多次被評為江蘇省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
常州大學的收費標準
七、收費標準
1、普通本科學費:按照學分制收費,每學年按照4600元/生•年預收,(農學類按照2500元/年預收),學年結束后按實際結算,多退少補。
2、藝術類本科學費:按照學分制收費,每學年按照6800元/生•年預收,學年結束后按實際結算,多退少補。
3、中外合作辦學學費:按照學分制收費,每學年按照21600元/生•年預收,學年結束后按實際結算,多退少補。
4、住宿費:根據入住條件不同收費標準為500~1500元/生•年。
常州大學在校生情況
學,F有全日制在校生20000人(其中,研究生近1400人),成人教育學生8000多人,設立13個二級學院以及繼續教育學院、懷德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