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 名:沈陽體育學院
曾 用名:東北體育學院
英文名稱:SHENYANG SPORT UNIVERSITY
建院時間:1954年
學院隸屬:實行國家體育總局與遼寧省人民政府共建,以省人民政府管理為主的管理體制;采用省體育局與教育廳共管,以省體育局為主的管理方式。
校 址:沈陽市蘇家屯區金錢松東路36號
郵政編碼:110102
學院網址:www.syty.edu.cn
地理位置:地處中國東北部的遼寧省省會城市沈陽,學院占地總面積121萬平方米,主校園位于橫穿市區的渾河南岸,占地約71.4萬平方米;在城郊東南部山區建有雪上運動中心,占地約50.5萬平方米。
黨委書記:于曉光
院 長:王鈺清
學院沿革
1954年 東北體育學院成立,由中央人民政府體育運動委員會和東北人民政府舉辦;校址確定在沈陽北陵原東北大學體育場舊址周圍區域。
1955年 競技指導科(原東北體訓班)劃出學院建制。
1956年 更名沈陽體育學院。
1958年 劃轉遼寧省政府領導,由遼寧省體育運動委員會主管。
1960年 設立體育系和運動系;不久運動系劃出學院建制,但保留運動系(或沈陽體育學院分院)名義至1984年,成為遼寧省運動技術學院的前身。
1963年 由遼寧省高教局直接管理,省體委業務指導。同年省屬沈陽市體育學校中專并入。
1966年 文化大革命開始,停止招生至1971年。
1969年 遷往遼寧省北鎮縣青堆子農場,次年陸續遷回沈陽原址。
1980年1月 隸屬國家體育運動委員會;設立附屬競技體校。
2001年3月 實行國家體育總局與遼寧省人民政府共建、以省人民政府為主的管理體制;采用省體育局與教育廳共管,以省體育局為主的管理方式。
2004年9月 學院白清寨雪上運動中心全面建成,投入使用。
2006年12月 學院遷入新校區。
教學單位及專業設置
體育教育學院:體育教育專業、應用心理學專業
運動訓練學院:運動訓練專業
武術學院:民族傳統體育專業
運動人體科學學院:運動人體科學專業、運動康復與健康專業
體育經濟管理學院:市場營銷專業、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旅游管理專業
體育人文學院:新聞學專業、英語專業
社會體育學院:社會體育專業、休閑體育專業
體育藝術學院:表演專業
體育信息技術系:教育技術學專業
研究生部
成人教育部
附屬競技體校(含中專)
附屬體育學校(含中專和青少年體育俱樂部)
學生和教師(截至2011年1月)
全日制在校生8414人,其中本科生7663人,研究生651人。
專任教師503人,其中教授58人、副教授160人;博士生導師8人,碩士生導師143人;具有碩士、博士學位教師321人。
校園和設施
●新校區
校園面積:71.4萬平方米
建筑面積:29.1萬平方米
主要設施:
圖書館:14878平方米
教學樓:19292平方米
科技樓:15712平方米
辦公樓:9827平方米
田徑館:15910平方米
籃排球館:19429平方米
武術體操館:17208平方米
羽乒館:11755平方米
網球館:12150平方米
體育場:9421 平方米(看臺等附屬設施,容納觀眾2.5萬人)
游泳館:7421平方米
大學生會堂:8766平方米
競技體校綜合樓:8287平方米
學生食堂:14453平方米
大學生公寓:76550平方米(共12棟)
留學生公寓:4959平方米
交流中心:9971平方米
室外足球場、網球場、籃球場、輪滑場、素質拓展訓練場等21個。
●白清寨雪上運動中心
占地面積:50.5萬平方米
建筑面積:4835平方米
主要設施:綜合樓(運動員公寓和雪具大廳)、招待公寓(2棟);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U型槽單板雪上技巧訓練競賽場地;初、中、高級雪道;素質拓展培訓場地。
●北陵校區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夏訓水池跳臺、南小區綜合服務樓等。
辦學特色
學院堅持教學、訓練、科研三結合,培養專業技能突出、實踐能力強的應用型體育人才和優秀競技人才,在冰雪等優勢項目上勇攀世界體育高峰,打造了核心競爭力,形成鮮明的辦學特色。
科學研究
學院的科研工作圍繞四大領域進行組織:
體育教育訓練學
體育人文社會學
運動人體科學
民族傳統體育學
學術刊物《沈陽體育學院學報》(雙月刊)是中文類體育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美國《劍橋科學文摘》核心庫(CSA)核心期刊。
國際交流
學院與日本、韓國、美國、英國、法國、烏克蘭、越南、奧地利、澳大利亞等國家的20多所高校或體育組織建立了交流關系;與法國里爾第二大學合作,開展本碩兩段式教學。
校園文化
●辦學理念:以體立校、育人為本、體教結合、服務社會
●價值追求:為國爭光,勇攀世界體育高峰
●校 訓:厚德博學,弘毅致強
●“同船”精神:風雨同舟、利益與共、風險共擔、成果共享
●校 歌:《我們集合在沈陽體育學院》
![]() |
沈陽體育學院 |
等級:二本 位于遼寧 關注人數:次 |
類型:體育 性質:(公辦)普通本科 主管部門:遼寧省教育廳 |
- 09-20[高校新聞]許昌學院舉行 “國培計劃(2012)”
- 09-03[高校新聞]學校舉辦2012年輔導員崗前培訓
- 08-30[高校新聞]魯東大學被評為山東省教師教育工作先
- 08-26[高校新聞]學校召開2012年秋季學期干部大會
- 08-24[高校新聞]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獲“陜西省社科
- 08-23[高校新聞]香港九龍地區婦女義工領袖惠州培訓班
- 08-17[高校新聞]湖北工業大學2012年在職碩士現場報名
- 08-09[高校新聞]思政學院組織思政課教師認真學習重慶
- [招生信息]沈陽體育學院專業錄取分數線(黑龍江考生)
- [院校新聞]查看更多有關"沈陽體育學院"的新聞

校 名:沈陽體育學院曾 用名:東北體育學院英文名稱:SHENYANG SPORT UNIVERSITY建院時間:1954年學院隸屬:國家體育總局與遼寧省人民政府共建,以遼寧省政府管理為主&nbs...
沈陽體育學院概況更新日期:2017年05月03日
沈陽體育學院專業設置
沈陽體育學院的重點專業
沈陽體育學院的錄取規則
七、招生錄取規則說明
1.調檔比例
投檔比例為100%。
2.身體健康狀況要求
按照教育部、衛生部、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執行。
3.院校志愿錄取辦法
按考生專業志愿順序從高分到低分擇優錄取。第一志愿考生充足時,只錄取第一志愿考生,第一志愿考生不足時,按照院校第二志愿考生從高分到低分擇優錄取,以此類推。
4.對加分或降低分數要求投檔考生的處理
凡按政策規定加分投檔考生,承認各地的加分政策,按加分后的投檔分數錄取;對降分投檔考生,按高考實際分數錄取。
5.進檔考生的專業安排辦法
按照分數優先進行錄取。投檔成績相同考生,英語專業按照英語成績從高到低錄取,除英語專業外的文科專業按照語文成績從高到低錄取,理科專業按照數學成績從高到低錄取。
6.我院體育教育專業、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和休閑體育專業錄取時,遼寧省考生按文化課成績除以7.5,加體育成績所得的綜合成績從高到低擇優錄取,當考生綜合成績相同時,按照體育成績從高到低擇優錄取;其他省級考生按照體育成績從高到低擇優錄取,當考生體育成績相同時按照文化成績從高到低擇優錄取。
7.藝術類錄取辦法
舞蹈表演專業:文化課須參加全國統一高考,成績達到本省藝術類控制分數線后,分省、分文理,按如下兩個辦法分別錄取:一是我院組織專業校考的省份按我院專業校考成績從高到低擇優錄取,當考生專業校考成績相同時,按照文化成績從高到低擇優錄取(注:我院劃定藝術類專業成績控制分數線下和沒有參加我院專業測試的考生,我院不予錄取);二是我院未組織專業校考的省份按照生源省級省考藝術類成績從高到低擇優錄取,當考生省考藝術類成績相同時,按照文化成績從高到低擇優錄取。
舞蹈編導專業:文化課須參加全國統一高考,成績達到本省、市、自治區藝術類控制分數線后,按照生源省級省考藝術類成績從高到低擇優錄取,當考生省考藝術類成績相同時,按照文化成績從高到低擇優錄取,我院不組織專業考試,只招藝術文科考生。
8.運動訓練、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招生日程安排及錄取辦法
報名時間:2013年3月20日-4月11日
體育考試時間:2013年5月7日-8日
文化考試時間:
時間上午下午9:00——10:3014:00——15:305月11日(周六)語文數學5月12日(周日)政治英語錄取原則:
文化課成績進入控制線后,按文體綜合分分專項、分男女、按比例從高到低擇優錄取。(綜合分=文化分/6×30%+體育分×70%)
沈陽體育學院現有師資力量
專任教師503人,其中教授58人、副教授160人;博士生導師8人,碩士生導師143人;具有碩士、博士學位教師321人。
沈陽體育學院畢業生就業狀況
沈陽體育學院的收費標準
1.學費收取標準:
學費收費標準:體育教育專業4000元/學年·人;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4000元/學年·人;休閑體育4800元/學年·人;英語專業4800元/學年·人;新聞學專業4200元/學年·人;市場營銷專業4200元/學年·人;旅游管理專業4200元/學年·人;公共事業管理專業4200元/學年·人;體育經濟與管理專業4200元/學年·人;教育技術學專業4200元/學年·人;應用心理學專業4200元/學年·人;運動人體科學專業4800元/學年·人;運動康復專業4800元/學年·人;運動訓練、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10000元/學年·人;舞蹈編導專業10000元/學年·人;舞蹈表演專業10000元/學年·人。
住宿費收費標準:本科1200元/學年•人。(嚴格遵照省物價部門批準的收費許可的標準向學生收費)
2.學費的退費辦法:
學生因故退學或提前結束學業,學院應根據學生實際學習時間,按月計退剩余的學費。
沈陽體育學院在校生情況
全日制在校生8414人,其中本科生7663人,研究生651人。